
润物无声
我在秋天里徘徊,看到《挑山》的刘育贤老师,让我再也无法矜持。他行走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但他心里却揣着温暖的春天----上网、摇语音,搜索、刷微博,与书籍为伍,和文字作伴,依然和谐和蔼,依然亲切亲近。他
我在秋天里徘徊,看到《挑山》的刘育贤老师,让我再也无法矜持。他行走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但他心里却揣着温暖的春天----上网、摇语音,搜索、刷微博,与书籍为伍,和文字作伴,依然和谐和蔼,依然亲切亲近。
他过去的诗简洁,他现在的句精典。人在路上,熙熙攘攘,来不及欣赏,来不及品味。待到能坐下来时,窗外的阳光正慢慢离去。“人生就是如此有趣,无法逃避的有趣。”让我倏然想起著名诗人高洪波的这句话。那还是刘老师在编辑高洪波(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的《人生趣谈》一书时,书内就收录有他“抓住大河这根绳,一扔扔到高山顶。拉着公社大丰收,大寨县里报个名”的带有时代气息的经典诗句。莫道文人目光浅,文字千古轶事传。
走进灵宝,走上西塬,仰望南山,在天与地的衔接处,连绵不断的小秦岭尽入眼帘:“峰尖连着峰尖,山脊挽着山脊,多像一根仰面朝天的大锯......”形象、贴切,有诗意有韵味。这首诗让我记在心里三十年。它不仅是我舞文的动力,而且还成为我弄墨的源泉。刘老师盛年时,也是他开花结果时。改革开放的年代为他提供了作为的田园。也就是在那个年代,我有幸与他结识。论年龄,他长我十余岁,论资历,他在全省小有名气。而我则刚刚转行入门。工作上的缘由,我不断地走进他工作单位,业余的爱好,则让我经常敲开他的门。他做文艺辅导,我写的文字需要指导和提高;他请文化名人讲创作,我常常登门聆听,汲取营养和技巧。一来二去,亦师亦友,我们成了忘年交。八十年代中期,他调省出版社,但他与文友们的联系从未中断,有不少的“文青”还时时得到他的帮助,成长成才。“人攀明月不可得,月明却与人相随。”
因为熟识,所以特别关注。报纸上刊物中,但凡看到他的文字,我都要收入剪贴,籍以励志提高。从《远山的芳菲》到《汗洒人生路》,每一本集子,我都会细细地读,慢慢地品。诗意,在品味中生华,诗情,在阅读中延续。他的诗,有泥土的芳香,有时代的的气息,有跨越的质感,有无穷的回味。他不仅在诗作中“簸麦、簸豆,簸春、簸夏”,还在生活中“簸情、簸义,簸知识、簸文化”。所到之处,播下文字,收获友谊,播下挚爱,收获欢乐,为喜爱创作的人打造精神世界的文学梦。
因为性情,我偏爱带哲理性的文字。它能给人以生活的启迪,更能使人感知上得到升华。从小道理延展到大世界,从脚下溯伸到远古。《小玩意儿》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久不分必生矛盾,分久不合必乱乾坤。”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不是都如此吗?从《神鬼》“神有神道,鬼有鬼道。神做的事情鬼不知道,鬼做的事神未必知晓”中,让人读到的不仅仅是一首诗,而看到的更多的是芸芸众生相。“拥有一切,似乎心安理得。放弃一切,似乎心有余悸。其实,拥有存在着,可怕的玄机。放弃,才是平安的。”几句淡淡的语词,就把纷繁的大千世界、杂乱的人的心理剖析的精辟入里。读他的文字,我受益匪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中,爱和恨太多,以致于追名逐利数典忘祖的人比比皆是。他用他的文字凝聚正能量,他用他的人品赢得了赞誉。
三十年,他的童心未泯,三十年,他依然诗情盎然。从乡村到城市、再进都市,他还是他,一边著文吟句,一边培花扶苗。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经他妙笔点缀生花,于是就蓬勃绽放香艳大地,一方名不见经传的璞石,经他雕琢研磨成玉,随即就熠熠生辉声名鹊起。他待人热情,他干事勤勉,他做人实诚。以致于离乡三十余载,但凡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记得住他,所有得到他帮助的文化人都会用心记下与他交往的一段情谊。他是灵宝乃至三门峡地区文学人心中的一座灯塔,他是弘农河畔文化园中矗立的一座丰碑。
刘育贤,一个已在“古来稀”的路上奔走的人,仍不知疲倦,不惧颠簸,追逐着他的梦想。而我方才“耳顺”大年,“已过爱贪声利后,恬淡清静心安然。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又有什么资格踌躇和蹒跚呢!
他的作品,永远是我的经典,他的人品,永远是我的楷模。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们想要的温暖
下一篇:成长是青春的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