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落普陀
曾经连续两次拜访过的一个地方,笔尖却迟迟不敢触及,她的那份安祥、幽静及不争却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一直有投去她的怀抱不再归来的欲望,思虑再三,还是履着前辈的印迹,记录下这份清静与神圣。两次去都住在同
曾经连续两次拜访过的一个地方,笔尖却迟迟不敢触及,她的那份安祥、幽静及不争却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一直有投去她的怀抱不再归来的欲望,思虑再三,还是履着前辈的印迹,记录下这份清静与神圣。两次去都住在同一个地方--龙湾村农家小旅馆,因为下面就是海边,可以听大海沉吟,可以看潮涨潮落。旅店小老板儿,一个黑黝黝的农家小伙儿,宽宽的脸膛,笑吟吟,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普陀山的路线。一方水土一方人,其实并不见过分的奸诈与油滑,朴实隐在眉目间。也许是因为老板们每天不停的与新面孔周旋的缘故,表面都看起来麻木而有距离感。
夜晚时分,我们便到海边散步,海风轻轻吹着面颊,远处渔火忽隐忽现,惬意而梦幻,浪花就像酒醉了的少女,身影无力而柔美,她的白色纱裙,在海滩飞扬、翻卷;六月初的普陀山,海水还是有点凉,让我不能像其他年轻的游客一样尽情的光脚与海水嬉戏,只能穿着鞋子追踩着海浪刚刚退去的腻湿的沙滩,有时来不及躲避,就任凭鞋子与浪花亲昵;海浪的浅吟低唱,节奏均匀而寥落。海边没有灯光,天色灰蒙,水色阴暗,突然发现去年的那条小船,依旧静靠在岸边,任海水悠荡,寂寞、孤独、等待依旧伴随它;风儿徐徐,温软而清润。沙滩上的露天小酒吧,一些年轻人在喝酒k歌,时而美妙、时而难忍的歌声,真的使我羡慕又妒忌,他们来到这里也许根本无所求,也许就是想留给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地方一些欢乐和笑声。
早上索道用极快的速度把我们送到佛顶山(又名菩萨顶)山顶,佛顶山是普陀山最高的山,有不到“佛顶山白来普陀山”之说。下了缆车找到一个制高点,寻视半晌,却未发现慧济寺寺门,但只见一粗朴的石牌坊,石牌坊被云雾笼罩,阴郁幽深,不知此是何处,难道这是寺门?不见香云缭绕,未闻木鱼阵阵、没有钟磬声声。未敢冒然近前,便寻一游客指路,游客随意回手一指,证实了我心中疑惑。茂密的丛林簇拥着慧济寺牌坊,站在门口,注目内望,静谧空溟,神秘莫测,突然释然,为何普陀山被世人誉为人间第一清静地了。恍恍惚惚的走了进去,已不太相信自己是身处凡间,因为这里没有一丝的嘈杂和喧嚣,没有半点的烦乱与欲望,翠郁怒遒、氤氲垂荫,神秘中卷裹着灵气,灵气中伸展着禅机。身入雾中不见雾,心及仙境半成仙。一条窄窄的莲花石板小路,心觉宁静,缓缓行进;忽有一股熟悉的檀香味扑入鼻中,抬头,见到“佛顶顶佛”这四个红色大字,据说,当年郭沫若来到佛顶山,曾以“佛顶山顶佛”苦求对联,后导游老郭对得“云抚石抚云”让郭老激动之下写出“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满为心”的感悟之名句,可见佛顶山的震撼力,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心底的那颗慧心。慧济寺寺门外又现“同登彼岸”四个纵行大字,这个“彼岸”,应该就是没有痛苦烦忧的岸吧!
上完香,开始下山。下山路名曰香云路,陡峭却不狭窄,也许僧家暗示我们,人都要有一颗佛心,不管生活多么的艰难,也都要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对人对己都要宽厚,心宽路自宽,德厚人必安。满山树木枝条错综,有些树名禅意甚浓,“朴树”“糙叶树”“罗汉松”“榕树”“婆娑树”等等,有的树龄高达六七百岁,看着这些安详的参天大树,望着这满山静悄悄的苍郁,记起三毛《妩媚的花园》里的一句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香云路上奇石名墨,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堪称普陀三奇石;孙中山、抗倭名将侯继高等也都遗留墨宝。当看到一石上刻有“觉路”两字,随目视良久,低头沉吟,不得其解,便放眼望去,只见石路蜿蜒,烟雾渺渺,头上滴翠,脚下流碧,啼鸟飞语,百转巡音。如丝密雨飘而不落,扮云做雾,一直时断时续,顺路的雨溪声清音铮铮、汩汩而下。有三三两两年轻的香客穿着黑衣三步一叩拜上山来,山如此陡峭,石阶又湿又硬,她们一路不停歇,如此的毅力和虔诚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上山坐索道,只拜了两处寺院,膝盖就已经刺痛难忍,直打哆嗦,而这些香客,三步一叩一丝不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们!一直感觉自己对一切已经参悟彻透,自认为已经有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但是,现在突然变得软弱无力,如此看来也不过”一屁过江来“的自负吧。边感慨边思索边欣赏,忽路旁一石“佛心“二字映入眼帘,是啊!要永远保有一颗佛心,说来简单,但是得战胜多少个心中的那个魔啊!万物皆虚妄,觉路--乃觉醒之路吧!
香云路的脚底就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法雨寺”,著名的千步沙就在法雨寺的下面,黄澄澄的沙滩宽阔而干净,沙子看着表明细软,脚踩上去,却感觉坚实且印记清晰。望着这辽海、这阔沙,思绪一下子变得豁朗起来。放眼看,这里的海水没有像黄海和渤海那样的如天而下的倒悬感,虽浑浊但却没有刺鼻的腥味。岸上也停泊着一条小船,它静静的陪伴者一块鱼形的大海石,海石背对大海,上有“听潮”二字,“听潮”石对面的鱼形海石,嵌入山堤,面朝大海,上书“观海”二字,何时我能达到“听潮观海“的境界?往上看,岸的上面有一间小庙静立着,便拾级而上。小庙破旧简陋,粗石砌就,刚要进去礼拜,却见一年轻僧尼正在庙内香案边焚香,我呆立在门外,已经不知是画中画外,见她神情雅淡、举止沉静,圆圆的面庞柔和而淑美,她对着小小的佛像燃香、插香、磕头、起身,然后依次对着两边的佛像画再次燃香、插香、磕头、起身,她的一举一动优雅有致、温润有度,礼拜完毕,只见她缓缓的脱下罩在外面的褐色僧衣,仔细的折叠后放入随身的僧包,她里面穿的是旧旧的海青色禅服,在这个如此简陋不堪的岸头小庙,竟然会遇到这样一位年轻优雅的出家女子,在她那平和缓缓的目光后,隐含着一种高贵的气质,不知她有过怎样的经历,也不知她是否经历过怎样的不堪,出家,对一个女子,尤其这样一位知性高雅女子,我想不只是修行那么简单的解释吧!不管怎样,她将成为我脑海中的一幅永远挥之不去的优美画面,一朵永远定格在我心中的神秘南海清莲。
因为时间有限,再一次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天空依旧织着密密的雨网,难道她是想网住些什么吗?打着伞,望着静悄悄的海面,听着轻轻的海水退去的喘息声,久久的久久的呆立着。血气方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