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天津尖山公园

怀念天津尖山公园

山营散文2025-09-15 19:31:06
我家住在西南楼工人新村,在河西区的中部。附近有两个公园,一个是人民公园,一个是尖山公园。人民公园是天津盐商李善人(李春城)的私人花园,我小的时候就已经修建得有一定规模了,园内有楼台亭阁、珍禽异兽等。虽
我家住在西南楼工人新村,在河西区的中部。附近有两个公园,一个是人民公园,一个是尖山公园。人民公园是天津盐商李善人(李春城)的私人花园,我小的时候就已经修建得有一定规模了,园内有楼台亭阁、珍禽异兽等。虽然门票每人才5分钱,但小孩子平日里见不到钱,要想进人民公园就是一种奢望。尖山公园不同,它不要门票,没有大门,自然是大众的休闲好场所。那个年代的大人们疲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再加上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孩子的拖累,根本没有现在的人们那么“悠闲”,所以,尖山公园就是孩子们的天地,准确地说是男孩子的天地,是“野孩子”的天地。
现在的广东路早先是在西楼桥桥北,桥南叫二号路。尖山公园坐落在二号路的南端,距我家不足500米,500米对那时的孩子来讲不算事儿,跑着就去了。
尖山公园原址是一片荒地和水坑,水坑是窑场取土造成的。1958年修为公园。公园大致范围和天津乐园差不多,按现在的路名,东起隆昌路,当然儿时这里没有像样的路;西至越秀路,儿时这里是十八段和田地;北起乐园道,儿时这里是四段、尖山中学、十四段;南到平江道,儿时这里是小树林、田地、水坑。记忆中,尖山公园好像没有院墙,与居民区用篱笆或者灌木花丛、田地、水塘等自然隔离。细细想来尖山公园的范围仅仅是围着“王八坑”的那点花坛、凉亭和游乐设施而已,小树林、四方坑等等均是公园的边界了,甚至都出了地界范围,只是我们感觉那里还是公园。在小孩子的眼里,尖山公园是无边无界的。
每每想起尖山公园,脑海里首先闪现的是公园入口的那对石头狮子。大人说:公的脚下有个绣球,母的脚下有小狮子。那对狮子用现在的眼光看也许不雄壮、不威武,不精致,但是它们在我的记忆中非常精美、栩栩如生,认为天底下的所有石狮子都应该和它一样。每次来到公园门前,必须摸摸狮子,甚至还要骑一骑。后来在北京故宫看到的狮子,总感觉有些华而不实、不像狮子,不如尖山公园的狮子亲切、淳朴。这对石头狮子在建天津乐园时还有,现在不知道流落到何方了。
尖山公园没有大门,入口处有一个牌坊,四根木柱子站成一排,构成一个大门洞、两个小门洞,上面用木头板相连,形成中间门洞高,两边门洞低。门楣上好像没有字,诸如尖山公园等。现在想起是太简陋、太寒酸了,当时却觉得所有公园入口就应如此。
进入尖山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影壁,文革时期曾画着“毛主席挥手我们前进”、“工农兵手握红宝书”等宣传画,画的底下每逢五一、十一都要摆放几盆鲜花,组成简单的图案。在它的后面有一个大水湖,我们叫它“王八坑”,湖中有个岛,叫它“王八岛”。那个岛上每到春季王八(鳖)繁殖季节,能捡到王八蛋、小王八之类。我哥哥就捡到过王八蛋,捉到过小王八。岛上有个湖心亭,是个中国式凉亭,六角还是八角记不清了。去湖心亭没有船、没有桥,只能游泳。我小时不会游泳,几个哥哥曾驮着我去湖心亭,妈妈听说后还把哥哥们狠狠揍了一顿,当时妈妈拿着笤帚把儿抽打哥哥的样子和哥哥边逃边哭喊的样子至今没忘。因为每年王八坑都淹死人,我家孩子又多,妈妈爸爸真怕出事儿。
公园门儿的左侧有一个葡萄架似的长廊,是红砖搭的空心柱子,柱子上是用木条搭的架,葡萄、紫罗兰、金银花就顺着架子生长,柱与柱之间是水磨石的长凳,可供人们休息、纳凉。长廊里常有人下棋,记得有个叫“虫子”的伙伴,痴迷于下棋,竟然为此而逃学,最后修成正果——进专业队了,也算是公园长廊培养的人才吧!长廊旁还有块空地,早上常有人在那里踢毽儿,我们门口的(邻居,我们的习惯说法)郭爷爷是他们中的佼佼者,那毽儿踢得太花哨了,一个“鹞子翻身”接一个“苏秦背剑”……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经常吸引很多人围观。每当看到郭爷爷的矫健身影,我特自豪,因为他是我们新村的人。
长廊的尽头有个游乐场,游乐场是公园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只要来到公园,必到游乐场,经常是每一种游乐设施旁都排了很多的人,人最多的要数滑梯。滑梯是比较简单的那种,现在的公园里已经很少见了,在幼儿园里还可以见到;与滑梯并排有两根斜杆,从滑梯上端直通下来,稍大点的孩子用两只胳膊夹住两根斜杆从上滑下来。后来又添了一个波浪形滑梯。公园有两种秋千,一种是只有一块踏板的那种,和画儿里的打秋千差不多;另一种是放比较小的孩子的,是一个没有盖的木箱,前面有两个半圆的洞,把小孩放到箱子里,小孩的腿穿过洞眼儿耷拉在箱外,大人在后面推箱子,秋千就荡起来了。压板(跷跷板)的结构简单,一块长长的木板,中间有个支架,还有个马鞍形的铁棍扶手,两边坐上小孩,你蹬一下,我蹬一下,一个高一个低的,很好玩;转椅是一个环形的铁管架底盘焊上几把小铁椅子,以中间为轴,大人一推,就转起来了,就像现在的旋转木马。只是旋转木马比它大,比它豪华,并且大多是电动的,这种转椅速度快的让人看着就会头晕。双杠、单杠和现在的一样。爬杆就是竖立一个铁杆子,小孩可以爬上爬下,那时这也是一种游戏。软梯就是用铁链子做成的梯子,往上爬时,梯子来回晃动。这些游戏现在很难见到了,远不如上网、CS、SPII、过山车、欢乐谷等好玩,但是它伴随着我们长大。
再往前走,还有一个八角小凉亭,精巧、优雅。附近有旱厕,供人们方便之用,仅仅是旱厕,有人掏挖,卫生情况比较差,天热时到处都爬蛆。但也算很人性化,公园很多的地方都有厕所。不像现在找个厕所反而很难,例如偌大一个海河带状公园绵延几十里,却找不到方便的厕所。
在王八坑的左后方有一个用绳子围起来的人工露天游泳池,游泳池四壁是大石头砌成,大小可能是按国家标准设计。夏天供周围居民游泳,收门票可能是3分钱1小时,也许记忆的不准确。每次去都是妈妈把钱交给哥哥们,他们带着我,所以我并不清楚到底是多少钱1小时。刚开业时人很多,不论浅池,还是深池,下饺子似的。那时经济条件差,尽管很便宜,会游泳的又不去,慢慢地游泳池没什么人进了,随之废弃,游泳池里生满杂草、水草,甚至有人沤青麻(做麻杆、麻的一道工序),臭气熏天。泳池的几间管理用房也被人占了居住。
游泳池旁边还有一个居民村,那个村子没通自来水,饮用水要到别处去拉,就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