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蚩尤

不死的蚩尤

佳城散文2025-08-25 19:28:34
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龙鱼河图》多年以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个苗族民办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与一位苗王的女儿相爱,苗王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而把女儿嫁给一个富人。新婚之夜,苗族公主
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龙鱼河图》

多年以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个苗族民办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与一位苗王的女儿相爱,苗王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而把女儿嫁给一个富人。新婚之夜,苗族公主与民办教师一起逃到了荒无人烟的山林,从此过着原始生活,并不断迁徙,越走越远,多年后来到了云岭。当地政府经过查实后,聘他做了民办教师,负责大山深处无法下山的七八个孩子的教学。我到他家里看过,所谓“家”就是用三根树干搭起来的窝棚,里面有一个火塘和几串包谷、一堆洋芋罢了。就这样的生存条件,他们还拉扯大了三个孩子。那位苗族公主当时只有30多岁,但是已经苍老得像50岁的女人。不过她却很满足,很快乐。说到过去的经历,她一点也不后悔,总是喜滋滋地看着丈夫。从此,我对苗族充满了敬意和神秘感。他们对于爱情和自由的执着追求让我感动,他们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折服,他们迁徙的习俗也十分浪漫。他们的民族精神是怎么形成的?这对我来说始终是个未解之谜。
到凤凰镇后,我自然把考察苗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察地点确定为叭固苗寨。“叭固”是苗语,意为“蛤蟆洞”。传说此地有一个仙洞,洞中仙水常流,仙水有神蛙“叭固”看守。叭固十分慈善,有求必应,常变化成人进寨为苗民治病消灾,排忧解难。为纪念慈善的神蛙,苗族人民便把此洞称为“叭固”。这个传说一方面说明苗族人民对于水的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叭固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图腾崇拜时期,难怪叭固被列为凤凰六大古苗寨之一。这里最盛行的是“赶边边场”,农历逢三、逢八为场期,届时湘、黔、渝边区的苗民都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到这里进行交易。叭固赶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集逾万人,在湘西一带颇有些名气。为了充分体验民族风情,我们选定了农历八月二十三前往叭固苗寨赶场。
叭固不大,小小的两条街挤得水泄不通,有卖蔬菜、牲口的,有卖药材、山货的,有卖苗布、刺绣的,一派购销两旺的景象。讲价的在比手势,还价的在摇头;骗大人买糖果的小孩在哭,卖完东西在数钱的老奶在笑;被捉进箩筐的山鸡拍打着翅膀在呼唤自由,改换了主人的小猪不愿离开在提抗议;有卖东西的人,有买东西的人,有什么也不卖不买而是在看人的人,有什么也不看而是在乱逛中寻找乐趣的人。各色商品货物令人眼花缭乱,各类喊声叫声乱做一团。只有在这样的苗寨集市挤一挤,逛一逛,才能感受到民俗的乐趣和没有经过加工的苗家风情呢!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样一个不大的乡村集市里,银饰摊居然一个连一个,不仅规模大,品种繁多,而且价廉物美,十分精致,质量和式样一点也不亚于城里的产品。一打听,原来这些产品全部是苗民自己生产的地道的地方产品。我不能理解的是,处于穷乡僻壤的苗族地区,银饰的需求量何以这样大?冶炼技术和工艺水平为何这样高?
叭固赶场不仅是商品交易,而且还是服装展览和视觉盛宴。各地苗族妇女都把赶场看作展示自己的美貌和才艺的舞台,穿着自己缝制的节日盛装,戴着摇曳的银饰,在流动的户外T型台尽情显示自己的风采。要是谁的回头率高,姑娘们都会向她投来羡慕的眼光,她自己也觉得光彩。自然赶场也是男女交际,物色意中人的理想场所,而且一切都约定俗成地视觉化了。要是女方的围腰上绣着一朵牡丹,就是尚未婚配,你可以大胆去追;要是绣着两朵牡丹,就告诉你本姑娘已有人家,别自找没趣。如果绣的是鸳鸯,头朝上的表示未婚,头朝下的表示已婚,一目了然,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男方看中了女方,就去扯女方的衣角;如果女方也有意,就踩男方的脚,踩得越重,爱得越深。然后男女双方就来到寨旁的跳花冲、相思亭、对歌台、飞虹渡等处,或吹木叶,或对苗歌,以此测试对方的人品、知识和智力。不过对歌的第一句话都是询问对方的姓名,因为苗族有同姓不能通婚的习俗。
同时,叭固还是“最后一个苗王”龙云飞的统治中心,现在他的府邸仍保存完好。我们参观了他的“王府”,府邸为高耸的石楼和古色古香的院落,虽不像大城市的皇宫王府豪华,但是在当地仍算得上首屈一指的豪宅。
 龙云飞是个亦正亦邪的传奇人物,18岁离家出走,加入哥老会,贩运烟土,包路护送客商。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参加了凤凰苗民光复军,是一个英勇无畏的好汉。当凤凰城久攻不下之际,他带领敢死队,口衔利刃第一个爬上了城楼。后来又参加了讨袁护法军,历任团长、警备司令等职。在此期间,他的弟媳与一裁缝通奸,并毒死其弟。他一言不发,将弟媳捆石沉潭,把裁缝剥皮挖眼,并将其人皮织成血鞭,悬于门楼,以正家风。在抗日战争中,他组织了“湘西革屯抗日救国军”,夜袭敌营,歼灭日军,被赐予蒋中正“军人魂”剑一把。尽管龙云飞战功卓著,但国民党仍然不信任他,最终失去兵权,闲居家中。解放军过道凤凰,龙氏父子参与迎接,表示拥护新政府。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国民党特务的煽动下,龙氏父子成立了“反共救国军”,公开对抗人民政府。在万人搜山围剿中,龙云飞走投无路,朝自己的腹部连开六枪,自毙身亡。他那须发皆白的头颅被割下,悬挂于凤凰城楼示众,时年64岁。
龙云飞扑朔迷离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的思索。他是个亦英雄亦败寇的复杂人物,一方面英勇无畏,战功赫赫,堪称英雄,另方面又称霸一方,发动叛乱,成为匪首。他反清、反袁、反日、反蒋又反共,真是个天生“反骨”的魏延啊!昔日作为他荣耀标志的凤凰城楼,居然成了他耻辱的归宿,这是他的必然结局,还是历史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要弄清“末代苗王”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悲剧的由来,有必要考察一下苗族的族源和历史。
苗族的始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即与黄帝、炎帝争天下的蚩尤。在5000年前,蚩尤统率的九黎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是当时三大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联盟。他们借助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源等优越条件,发明了谷物种植,成为我国最早的农耕民族。“尤”为部落名,与“由”相通,为农耕之意(“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因此“蚩尤”可释为“农耕部落”。由于他们首先发明了先进的育苗技术,所以后人把蚩尤的子孙命名为“苗族”。据史书记载,蚩尤最早掌握了“以金作兵器”的技术,因此著名史学家翦伯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