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杂记

过年杂记

玉版笺散文2025-07-29 23:06:08
(一)年味除夕炮声起,三天还大年。转瞬成云烟,日子复悠远。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那时,并不深刻知晓过年的意义,只是盼望过年换新衣。还有,最最难得的是:爸爸妈妈在过年的那几天对我们姐弟几人不再严厉,我
(一)年味
除夕炮声起,三天还大年。
转瞬成云烟,日子复悠远。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那时,并不深刻知晓过年的意义,只是盼望过年换新衣。还有,最最难得的是:爸爸妈妈在过年的那几天对我们姐弟几人不再严厉,我们的言行可以无所顾忌……
如今,任谁的物质追求都不单单是停留在过年穿新衣的层面了。
可是,物质的丰盈并没有换来与之相匹配的快乐指数。
越来越感知不到年味,尤其是在城市里。今年如是。
当外面的炮竹声响起的时候,我的心却怅怅的——曾经过年的那种快乐,它去了哪里?
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遗失了抑或是我的心已经苍老了呢。
这个熙熙攘攘的人群,什么时候不再单一地指向物质追求的风向标呢?
我惧怕,忧虑自己的麻木。
我期盼,希翼儿时的快乐。
亲爱的,这只是梦么?——失去的,能否再回来?
你告诉我罢。

(二)敬畏
除夕这天,主妇少不得对着灶神爷又跪又拜的,口中念念有词,一脸虔诚。
我却在想:菩萨也累。全中国人口那么多,灶王爷要肩负着千家万户主家大发的责任,哪里就忙得过来呢。
许多时候,事物惟有发展在两个极点之间,才能构成平衡。
神鬼如是。
主妇年年岁岁进香拜神,日子却总是难见起色,主妇便少不得埋怨菩萨偏袒——甚至是势利,仿佛人世间种种炎凉世态的陋习皆给神鬼沾了去。
换一个角度——是不是菩萨太忙,疲于应酬招待?
你还是敬畏着你的敬畏,虔诚着你的虔诚吧,且莫怨声载道。
菩萨太忙。

(三)偶然
去家附近的“兰州拉面馆”小吃,与店家闲聊。
我:“回人不过春节,过每年十二月份的古尔邦节。回人不吃猪肉,回人信奉伊斯兰教……”
店家诧异不已:“你怎么知道的?在南方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的。”他因自己的民族文化被几千里之外的南方小镇上的陌生人所提起,一直“嘿嘿”笑着……
我:“读书啊,书上知道的。”
店家竖起了大拇指。
是的,是书教给了我生活以外的知识以及这样偶然相遇的点滴惊喜。
手边有一本《穆斯林葬礼》,伟大的回族作家霍达女士在书中详尽描述了伊斯兰文化的特色。
在这个一切以货币量度价值的年代,读无用书已经成了莫大的讽刺。
我说我喜欢读书,总是换来别人的嗤之以鼻。我说我想写小说,人家已经将我当成了一个怪物……
这就是生活,比现实还要现实——值多少钱?
我悲伤,我沮丧,我沉沦。
可是,我还是要读书。
无关黄金屋,无关颜如玉,我只想抗拒无聊。
抗拒无聊——我坚定选择读闲书这样一种为许多人难以理解与接受的方式。

(四)失落
这几日,读了《中国当代文学史》。
失望,失落,失意的很。读书的目的,旨在肃清脑子里的那些混沌。
而该书读完,大脑里近乎一片空白,陷入短路状态。那么,是否是书中引经据典的那些作品让我失望呢。我不得而知。
实际上,我并不具备资格评判的。然而,我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找不到那种阅读的惊喜。我觉得,让我噎着更难受。
“焚书坑儒”——始皇帝的毒瘤一直延伸到了今天,多么绝望的痛楚!
这又是为什么?
……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