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写《法堂碑记》的机缘

李纲写《法堂碑记》的机缘

幽搜杂文2026-05-28 21:07:17
“教外别传,正法眼藏。自达摩西来,至忍大师为震旦第五祖。然后祖道流通,宗分南北。繇(此处读由,从也)一灯传千百灯,至于无穷,得法者不可胜数。岂具信根,久乃纯熟,堪任大事,而一华五叶,时节因缘,自应尔邪
“教外别传,正法眼藏。自达摩西来,至忍大师为震旦第五祖。然后祖道流通,宗分南北。繇(此处读由,从也)一灯传千百灯,至于无穷,得法者不可胜数。岂具信根,久乃纯熟,堪任大事,而一华五叶,时节因缘,自应尔邪?”这段文字是宋朝宰相李纲为五祖寺撰写《蕲州黄梅山贞慧禅院法堂碑记》的开篇语(以下简称法堂碑记)。当今的五祖寺在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改赐额为“真慧禅院”,因此,李纲来黄梅上东山就写下了《蕲州黄梅山贞慧禅院法堂碑记》。李纲何许人也,他为何有机遇结缘黄梅行,又为何给禅院法堂撰写碑记?笔者用一个字来回答:这就是“缘”!
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据资料记载:“纲诗文雄深雅健,喜谈佛法,著有《易传》、《论语详说》、《梁溪集》”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中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建炎元年(1127)八月,李纲罢相后,先被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后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革去“观文殿大学士”头衔,只保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在家闲居。建炎元年(1127)十月,李纲又遭诬陷,说他指使弟弟李纶伙同无锡知县郗渐资助叛军。于是李纲被责令不准在无锡居住,免去一切职务,去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这一年冬天,李纲去武昌路经宜兴善权寺,适逢大雪纷飞,一连十多天,只得留宿寺内。到鄂州(今武昌)后,他眼见这大好的河山被金人侵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感慨万千。因而写了一首《病牛》诗,诗曰:“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首诗并非咏牛而咏牛,而实际上是托物言志。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虽然他已疲惫不堪,但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大宋社稷而念着众生,尽管力尽筋疲、无人怜惜,也要不辞赢病而卧残阳。
《法堂碑记》曰:“堂成后三年,岁次戊申(公元1128年),余被命居武昌,假道湓浦,绂不远百里,过予求为之记。”由于李纲被遭诬陷,赶出无锡,令其到武昌居住,因而他才有时间来黄梅东山谒拜五祖,这就是问禅黄梅行的一大机缘。尽管武昌离黄梅路途遥远,但李纲却不畏难,他假道湓浦(借道九江市)渡江而来。显露出他诚心谒拜五祖山,结缘黄梅行的决心。此时,如果他继续为相,主宰朝中之事,也就没有时间来东山,或罢相后仍居无锡,亦不得来礼祖。唯命运之捉弄,命他居住武昌,不问朝政,故有机缘来五祖山。
《法堂碑记》又曰:“蕲州黄梅五祖山贞慧禅院祖师道场,为天下名刹。而法堂岁久,云蒸木腐,将有倾压之虞。住持者募缘修建,邑人蔡氏闻而喜舍,捐家资三百余万。鸠工抡材,焕然一新。堂之高五十有二尺,其深如之,其广倍之。修梁虹亘,层檐翚飞,宏博严丽,遂为江右诸刹之冠。经始于宣和壬寅之秋(公元1122年),落成于乙巳之冬(公元1125年)。始之者,长老表自也;成之者,长老宗绂也。”李纲用较短的文字,记述了修建法堂的捐募者及时间和经过。在与宗绂禅师会晤时,应宗绂禅师请求为其法堂作记,亦是一大机缘。《法堂碑记》里所载“始之者,长老表自也”表自即表自禅师,《黄梅县志》载:“表自禅师演祖法嗣,继席东山,参学如云。其门榜有三语曰:‘道得者许其挂搭,否则他去’”。法演禅师圆寂后,地方太守根据他的遗言,将表自禅师迎请为五祖住持,嗣承法演禅师之法席。表自禅师继席后,门庭更加兴盛,四方衲子,往参不绝。表自禅师曾在侍者寮的门口,贴上告示云:“东山有三句,若人道得,即挂搭。”一时衲子皆望风披靡。《县志》又载:“修造石路,自一天门直达白莲峰顶,历数里许。及讲经台、三佛桥,沿路‘五塔引路’,百松悉出其手,至今赖之。”可见表自禅师功德无量。今天我们所走的石路、通天路、都是表自禅师所修。李纲在上东山时,正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之际,但他却能够静下心来与宗绂禅师叙谈佛法、作记、题字,这难道不是一大机缘吗?
李纲对佛法的认识有独到之处,他在碑记中写道:“一切法,非实相。虽佛菩萨为法出世,记梦如幻,况其余乎?今子建堂说法,土木之所假合,丹艧之所粉饰,其堂然也。以何为法?直指心源,见性成佛,其法然也。”在“以何为说?”的问题上,他的观点很明朗:“撞钟击鼓,升堂广坐,有问有答,敷演举扬,是说法耶;瞬目扬眉,捻槌举拂,屈伸动静,四威仪中,是说法耶;夫说法者,实无所说,而闻法者,亦无所闻。故屏却咽喉唇吻,道将来乃能问;待有广长舌相向汝,道乃能答。此无一法与人,彼无一法可得。”这就是李纲对以何为说及佛法的感悟。由此可见,黄梅东山禅法为历代大德名士,所崇之共仰之。李纲在东山客居时,宗绂长老始终陪伴。长老要求李纲为法堂题字,对李纲说:“得公之文,以记岁月;作大字榜楹间,使游方具眼衲子登斯堂者,有悟入处。”李纲冁然一笑,乃为之书。时至今日,题字虽灰飞烟灭,但文记志书尚存,读公之文感慨万千,偶得四句,以纪先贤:
李纲撰记已千年,
字字珠玑刻志传。
借道浔阳朝五祖,
苍天作合有良缘。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