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外一篇)
【经验不可忽视】办公室小同事感慨,人要重活一回多好!过去要听大人话的话,现在就不是这样了。要是知道事情确实是这样,早就听老师长者的话了。似乎,总是事情经过之后才明白,大人耳提面命喋喋不休的话是有道理的
【经验不可忽视】办公室小同事感慨,人要重活一回多好!过去要听大人话的话,现在就不是这样了。要是知道事情确实是这样,早就听老师长者的话了。似乎,总是事情经过之后才明白,大人耳提面命喋喋不休的话是有道理的,但当时就是烦、听不进去。是不是人都是这样呢?她说当老师时候给学生讲的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孩子们也都不以为然。她的感触说明了一个普遍现象。年轻时,我们都不把前人的经验当回事。似乎我们活着就是反复验证历史、印证前人的经验教训。等最后明白,确实是这么回事情的时候,要么已经吃了苦头,要么到了生命尽头。我们重新实践着前人做过的一切,好事坏事不好不坏的事情,一再重复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把历史事件跟现实工作生活联系起来,而是以为那都是几百上千年前的事情,距离我们太远,时代变化这么大,哪有可能会重演!我们不会把父母老师教导的话当回事。我们觉得他们随着年龄老化思想行为也落伍了,讲的道理也通常是过去式,而不能与时俱进。当我们成为大人或者成为家长的时候,才知道曾经的荒唐。犯了错误受到挫折的时候总是后悔:如果早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早听长者父辈的话,也不会是这样子。
“不撞南墙不回头。”就是为当今社会里的所谓“现代人”准备的。非得经历了,受伤了,撞疼了、摔倒了才明白的情况,层出不穷。
经验主义要不得。凡事拿本本来,拿曾经来,拿过去如何如何来,拿谁讲了什么被证明是正确的来,肯定会行不通。因为但凡经验,都是当时当事当地当下的,而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橘逾淮为枳嘛。世上本来就没有永远的绝对真理。但这不是说经验不重要。虽然世界上不会有完全一致的事情,但是,世上万物的相似与类同大量存在。而且社会现象,社会风气以及从中引发的历史现象,经常出现。我们容易犯的毛病往往在其两端:不是本本主义的经验论,就是忘乎所以忽视历史经验。而处在浮躁时代消费岁月的年轻人中,不愿费功夫花气力学习历史、忽视经验藐视警示是更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一是不了解历史,对曾经不屑一顾。所以不读历史,不知道历史中有哪些可资借鉴的东西,不懂得历史对现实的引导作用。二是读了看了知道一些,只作笑话故事消遣,并没有认真思考、把它与人生现实结合;或者结合了一时,时过境迁,基本淡忘。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出现的大问题,都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比如贪腐的危害,奢靡之风摧跨的江山社稷,“循吏”的高风亮节及昏官酷吏的资料等。如果我们读了历史,从中得到启示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可能不会或少犯前人走过的邪路;如果不读历史或者读了有关经验教训置之不理,生活工作里一再重现历史上出现过的错误,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就现在的情况看,我们的主要敌人不是经验主义,而是忽视经验的实用主义。看看我们现在出现的好多问题,哪一回历史的曾经没出现过、没有因此而倒下一批人?
【自省尤其重要】
朋友说,他们单位领导退休后,上边绝对没有人到单位来任职。这里地方偏远,环境条件差,还是企业。虽然能解决职级待遇,但与事业单位公务员相比,待遇还有差距。省城的人,谁会来。他叙述的情况都是事实,只是前边的结论下得武断。我说,这种事不好说的,或者有人图某个方面的好处要来,也说不定的;还有上级对工作的通盘考虑、用人的喜好等,在没有结局之前,任何事情各种可能都存在,不会绝对。我的意思是,作为副职的朋友,对单位人事变化既要有乐观合意的准备,又要有面对困局的打算。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某人某事只有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忽地冒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另一种可能的事,比比皆是。所以,应对社会生活,有几种思想准备,比单一地用一种感觉考虑好得多。
我在想,为什么比较睿智聪明的朋友会在这件事情上想法那么单一,宁愿相信一部分人并不全面的分析而不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全面审慎地考虑班子建设的事情?首先帮他一起分析问题的朋友们的动机与出发点值得推敲。或者你本人喜爱听某些话,人家就顺你的思路随便说说,跟你的理由相似地空谈一番而已。这是现代社会流行的另一类谄媚,不为什么利益,只为有个说话和悦的氛围,或者在继续跟你交往中留下好印象。再者,还在于如何听取别人意见的问题。“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意思是在听任何人说话的时候,都要仔细辨析,不仅听到语言本身,还要从中听到语言之外的意思。别人的说法,再如何贴切,也没有你身在其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全面而深刻。至于自己在下一步的调整中有没有机会,只要细致而不是敷衍地照照镜子,就知道了。当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亦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前提是,旁观者要真正地把自己看到的情形告诉你,而不是看到了也不说出来。有的所谓朋友,正是利用你看不清楚自己的模样而纵容你顺着一条岔路走下去的。
这时候就要检讨那些一般的朋友们为什么不说真话实话,更要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如此一厢情愿地想问题,是不是自己有什么明显而长期不易改变的标志性弱点?这是可能的。否则,头脑就会更清醒、看问题就不会那么狭窄了。
听别人的话很重要,自省而看清自己、懂得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2014年5月31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亲子鉴定,婚姻的“情流感”
下一篇:易中天,咱该换个话题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