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通”取代家访是教育好传统的退色

“家校通”取代家访是教育好传统的退色

笃瘵杂文2026-05-12 16:40:53
“‘教育均衡发展,珠海有哪些重要规划?’‘我认为‘家校通’已经取代了家访、家长会,这合适吗?‘物价飞涨,学校食堂能否保证孩子们吃得健康?’……昨天下午,全市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听证质询会上,群众代
“‘教育均衡发展,珠海有哪些重要规划?’‘我认为‘家校通’已经取代了家访、家长会,这合适吗?‘物价飞涨,学校食堂能否保证孩子们吃得健康?’……昨天下午,全市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听证质询会上,群众代表、珠海行评团成员提问尖锐,教育系统应答全面。最终,我市教育系统在这场行风“期中考试”中被初评为基本满意。(珠江晚报)。
家访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传统,是一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它有利于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和配合,它可以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便于家长及时与孩子交流,正确引导。也可以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背景,便于老师有针对性地教育、辅导。而老师家访时营造出的那种温馨的氛围也让双方感到亲切,对学生的性格培养和健康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记得笔者上初一时,因家庭遭受变故,父母打算让我辍学。我的班主任得知后,几次放学后摸黑走十几里赶到我家,与我的父母多次交流、沟通,并共同探寻解决困难的办法,终于说服了我的父母。使我的学业得以继续下去。直到现在,每每想起那一幕,我就感到温暖无比,我都感到师恩难忘,常常激发我做一个好人的信念。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访变成了校访。教师轻易不到学生家中,如果有事需要家长帮忙或是电话召唤,或是让学生带个口信,家长则忙不迭地跑来跑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演变成“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我的孩子从幼儿园读到高中,教师就从未登门家访一次。
而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上,也是开风气之先,利用高科技手段,建起家校通。家校通确有及时、快捷的特点,但是,却淡化了家访时的那种温馨,没有了与家长交流时那种亲情,给家长一种呼来叱去的感觉,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更不利于家校共同配合教育孩子。
所以,笔者认为:用家校通取代家访,实际是教育事业的光荣传统在退色,让人感到惶惑,更何况家校通还有利用行业优势乱收费的嫌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