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
最近忙于阅读孙浩辉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虽然时间之于我,像清水之于搁浅在海滩之上的鱼一般,却还是见缝插针忙里偷闲,一点一点地把四部八本读了下来。这紧赶慢赶,想偷懒却又被故事情节所驱驰的过程,与
最近忙于阅读孙浩辉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虽然时间之于我,像清水之于搁浅在海滩之上的鱼一般,却还是见缝插针忙里偷闲,一点一点地把四部八本读了下来。这紧赶慢赶,想偷懒却又被故事情节所驱驰的过程,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啃书。啃完了大秦崛起前数百年的沧海桑田,历史变迁,也啃出了厚重苍凉,宏大磅礴的历史余味。却依然觉得心里有所欠缺,一是还没看完本书的这个悬念昼夜不停地折磨着我急于阅读的念想,二是书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核心总觉难以触及,隔了茫茫的历史大海望去,它是海中潜伏的岛屿。轮廓依稀可以窥见,却没有舟船可以渡过去。这或许源于我长期以来历史知识的缺失,也或许,“秦”这个字,本身就难以形而上地去解读。
一说起大秦,很多人一定马上会脱口而出一个名词,秦始皇。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象征秦朝的最鲜明符号,就是那个威震四方,一统天下的霸气君王。诚然,暴虐无道,刚愎凶残等贬义词一向是谱写这个帝王的主要音符,但他统一天下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却足以在国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一块无字碑。一个混乱时代的终结,一个大一统局面的诞生,一片分裂疆土的重新聚合,一个举世瞩目帝国的悄然崛起——这是何等魄力与手段才能企及的宏伟功业。
可大多数人——包括没有阅读本书之前的我——都忽略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句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从来都需要长久的积累沉淀,准备酝酿。若不经历光阴的雕琢考验,比对审核,沉睡的种子又有什么力量去突破冻土,傲然挺立呢?同样,庞大帝国的最终落成,也并非单就一个秦始皇便能解释总结。于是,作者选取了从秦献公开始的近两百年时间,展示了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陇西部族如何一通过变法强国一步步走向辉煌,也展示了一个战争与文明矛盾共生却又交错发展的灿烂年代。这是一个铁血的年代,难书的罪恶与辉煌的成就,君王的信仰与圣贤的梦想,都在这里。
小说以秦献公的死去作为开端,引出了本书的第一个关键人物,秦孝公嬴渠梁。如果说火焰的燎原需要最初的火种,那秦孝公无疑扮演了这一角色。他即位之初,秦国正面临内外交困的艰难局势。野蛮贫弱本已是顽强盘踞的痼疾,其他国家的全面敌对,一致仇视更是一把高悬于秦国不屈头颅之上的三尺利剑。六国卑秦,不与会盟,一个濒临崩溃的小国,生还是死,继续还是终结,这是作者抛出的的沉重问题。用手段和计谋解决当下的困难只是治标,究竟如何才能完成一个国家的标本兼治.
法。用法治国。这是一个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答案。于是,在商鞅的霹雳手段之下,在秦孝公的绝对信任之上,秦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变法过程中,有反对,有抵抗,有阴谋,有暗箭;有信念,有虔诚,有真情,有血性。作者用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原本隔了帘幕的历史故事演绎显得格外曲折起伏,回转跌宕。“法”的芽终于在秦国萌发了,可这一切,在大秦帝国的缔造过程里,仅仅是个引,也仅仅只是序幕。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道路无比的坎坷崎岖,要改变一个落后国家的面貌并使之重生更是需要付出好几代人的努力。所幸,在历史的风起云涌当中,秦国人没有退缩,接下去的几代君王也没有改变初衷,在百家争鸣的大格局内,他们始终奉行法家之学,排除各方阻力,把秦国一步步推向了鼎盛的巅峰。而秦国的文明,那在剽悍坚毅的血性土壤上诞生的文明,也最终战胜了并统一了其他文明模式,绽放出无比绚烂的光芒。
纵览全书,剔除宫闱阴谋,政局斗争,情感发展,个人兴亡,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法”,是大秦帝国得以建造形成的最根本同时也是最大原因,文明的诞生源自于法治的兴起,而儒学则不符合战国之道。针对他的这一观点,我深感赞同。首先,从先秦历史来看,儒家之学本就是亡国之论。讲求仁义道德,礼让谦逊,大争之世,这种论调何能立国?其次,退一步说,儒学即便可用于安邦,也非用于开国。只有用“法”这一冷峻客观的利器,才能扫除乱世时因人治而产生的一系列失衡混乱,创建全新的国家运行平台,从而使国家达到一个更高的竞争起点。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法治,而并非依靠人力。作者的这一理念,颇具现实意义。
除了这一观点之外,作者也极力表达了他对于老秦部族原生文明的肯定,更热烈赞美了秦人那种坚定勇猛的刚性,百折不挠的血性。这是中华民族最初最本源的风骨和个性,而非后来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温良恭谨让。那是饮着最烈的酒呛出来的气魄,沐浴着最毒的日光晒出来的执著,那是在万千荆棘中开辟出血路的大无畏的气概。而恰恰是拥有这样民族性格的秦部族,才能最终挺过无数腥风血雨,坚定地秉持着“法”的火炬,开拓出大一统的国土,完成一个帝国传奇的谱写。也正恰恰是这样一个民族,才能完成一种历史文明的开拓和宣扬。综上,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本书的主要理念:“孙皓晖先生所做的,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同时难度甚大的创造工程。这部大著的主导理念,若用关键词表述,便是: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著名评论家雷达”,这不得不说是作者对于华夏民族原生民族性的一种呼唤。
著名评论家程光炜说,读《大秦帝国》,有一种置身于雄浑苍茫的层峦叠嶂之中的沉甸甸的感受。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小说家挥洒自如的大笔墨,把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大舞台安置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激情昂扬,一时难以自抑。这话高度概括了大秦帝国的艺术成就。可我觉得本书最打动人的还是那种原生文明的追溯和原始民族性的挖掘,就如孙浩晖本人在题记中写的,这本书,要“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我想,他做到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