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啥补啥”之风当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汉语词汇也在丰富。近年来,“缺啥补啥”从发明到被人们所常用,越来越有从习语步处成语行列的可能。人体缺少营养素,解决的办法是缺啥补啥;学生学业不平衡,解决的办法是缺啥补啥;各种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汉语词汇也在丰富。近年来,“缺啥补啥”从发明到被人们所常用,越来越有从习语步处成语行列的可能。人体缺少营养素,解决的办法是缺啥补啥;学生学业不平衡,解决的办法是缺啥补啥;各种达标检查达不到要求的标准,解决的办法也是缺啥补啥……“缺啥补啥”这个词之所以为人们所常用,原因在于这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作为一种方法,现在几乎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程度,似乎是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补的了。人体缺营养,可补,不补达不到目的;学生缺学业,必补,不补达不到目的。凡是要补的事情,都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性。要区分什么事情能补,什么事情不能补,应该看人们对每一件事情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要看社会对这种目的的认同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值取向。比如说,要达到身体的营养平衡,达到学业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目的或价值取向,无论是什么人都是应该认同的,所以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缺啥补啥。
但有些“缺啥补啥”,就非常值得商榷了。比如说,有许多迎接验收检查的“缺啥补啥”就属于这种类型。现在各行各业的检查、评比、达标、验收多如牛毛,每个活动都有自己所谓的标准、细则之类,大多都是事前印发给被检或参评单位,其内容也无外乎“有组织、有方案、有笔记、有记录”云云。大多数基层被检或参评单位都能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类似的事情多了,人们也变得无比精明了,平时不用做,验时搞突击。检查组或验收团要来之前,都会事先通知基层准确日期。来检之前,领导召集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开个会,讲上一句关键词:“缺啥补啥,谁出事唯谁是问”;基层的同志按惯例把全体人员动员起来,如不够还可临时雇用几个甚至如云的高手,按照上面下发的标准或细则突击加班加点,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缺啥补啥。需要有组织嘛,一纸上墙,反正就这么几个人,什么组织都差不多;需要有方案嘛,参照上边的,无外乎指导思想、方法步骤、组织领导、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抄了之;笔记抄书,记录瞎编——领导笔记秘书写,会议记录大家编……几个黑夜白昼下来,全部东西“补”出来,用十个、二十个的档案盒装订整齐,即宣告准备完毕。待检查组、验收团一到,按原发之标准或细则一一对照检查,焉有不过关之理!
还比如,干部任用问题上的“缺啥补啥”。前些年,强调干部学历,有些干部就开始补学历,短短几年造就一大批在职本科生、在职研究生。有职有权的公费,无职无权的自费,总之一个“费”字了得。假学历、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比比皆是。强调基层工作经历,那就补经历。想有所造就的人,自己主动要求下基层;有发展前途的人,组织为其创造条件下基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度金”。甚至和领导的个人关系、私人感情也能补,而且还一补就灵。关系的建立或感情的靠近需要长时间的过程,如果想短时间解决问题,就必然要“大补”、“快补”甚至是“恶补”,否则很难奏效。其必然结果就是阿谀奉承、贿赂横行,往往是害人害已。
上述种种的检查补、验收补、关系补、感情补,如果仅仅是某些人的个别行为,虽可恶但还不算很可怕。可怕的是,做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投机取巧之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所运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已为一些相当层次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所熟练。上面这样查,下面这样办,大家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然影响业已形成的良好的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然影响党风、政风,甚至影响党的形象,关乎党的执政地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要想扼制“缺啥补啥”之风,只有当补则补,不当补一定不补。十本甚至一百本虚假的材料,不如一件实事。虚假的材料、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只能是劳民伤财。人民的事业和人民的期望都要求脚踏实地,要求实事求是,“缺啥补啥”只能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越来越远。我们的党是靠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办事而起家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需要这样,这一点是需要今天的每一级党的组织、每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于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傍大款这道算术题
下一篇:打败“诱惑”和“筹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