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碎笔(15-17)
15、早点在北方,十二月的早晨应该是一天中最可能体味到寒意的时刻了。尽管子夜的温度并不一定要高些,可是那个时刻大多数人已倦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了吧,况且还有送着暖气的房间裹罩着,不像清晨要出门,赶二十公里
15、早点在北方,十二月的早晨应该是一天中最可能体味到寒意的时刻了。尽管子夜的温度并不一定要高些,可是那个时刻大多数人已倦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了吧,况且还有送着暖气的房间裹罩着,不像清晨要出门,赶二十公里路去上班,就不得不遭遇那些扑面而至的寒风了。
一般我会在将出市区的一条小巷停下车,到这里的地摊上吃一点儿热乎乎的早点。我喜欢这里的干净与安静,以及老板默默地微笑服务,不像其它一些地方,早点摊集中在一起,少者两家,多者有四五家,摊主一早就扯着噪子招呼客人:“腊生儿腊生儿〔意为:老师老师。师傅的意思〕,这半儿〔这边〕来,吃啥有啥啊!”甚至于想用油腻的手强拉你坐下,而这种方式似乎一下就剥夺了人的自主权,这一天之计,顿时以生烦起端了。
大约还有其它的原因,比方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光顾这个小巷地摊的人不比其它闹市小摊的人少,而且美女食客还要更多一些。特别是那些刚刚睡醒的,脸大约没冼就过来打包的,姿容自有一番别韵,也许是给将去上班的老公或是给上学的孩子打饭的吧;还常有耐冻的俏女人,寒冬腊月穿裙着单,一般是些小资女人吧;另一些多是小家碧玉,小口细致地吃着早点,而且心思不全在早点之上,我才稍稍一望,便敏感地觉察出来。
我的最爱是来一碗地道的本地“两掺儿”,这是一种鹤壁人自己发明的叫法,豆腐脑掺入一勺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再点上几枚绿绿的香菜与三五粒黄豆,佐以一调羹精致的调料,让人吃起来最是熨贴。这时叨一口烙得焦黄的千层葱花油饼,一个是滑嫩,一个是香脆,可眼又可口。这样的吃法在北京、山东、山西我均见识过,各有称呼,却没一家像“两掺儿”这般朴素形象的,且口感与心感更不可及。我偶尔也会要碗小米粥,多是前晚吃酒吃多了,早上口干胃浅,看着金黄的小米粥才会起了胃口。而我更喜那一碟萝卜咸菜,几乎就是用酱油腌出来的,调以辣椒与醋,酸溜溜,脆生生,辣丝丝,总让人感觉小碟太小了,索性再来一碟,也不管人家笑话了。
久而久之,在这里吃早点已成为我上班途中的一个习惯。有一个周日不上班,洗涮后己八点多钟了,胃里刚感觉到饿,我的脚步已迈向门口,我一愣,终于发现自己对那个小摊的喜爱已是入心入念了。
然而,前些天与人聊天,扯到早点时,我告诉他“两掺儿”已是两元一碗了,他大吃一惊,说“翻了两番啊,才一年!”这倒让我也惊了起来,可不是,这一年中“两掺儿”已四易其价,价格稳中有升,年前是五毛一碗,初,七毛,四月至一块,六月一块伍,七月两块,如此不知不觉价格就上去了,我在偏爱之余未觉其势汹涌,只道各种生产生活资料都涨了,它涨点儿也是正常,如今一算居然已是四倍价格,宰人没商量啊。
我还是决定少去那儿吃早点了,酷一点的说法是发生了信任危机。由此又想到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报导说根由是过度创新,依赖市场调节过重,而我认为也该有像我一样的信任危机吧,无论如何,危机是应该来的,没什么可要怕的,其码给了我们调整的机会。正像十二月的早晨再冷,必定总是要熬过的。
16、北京的冬天
今晨至京。见过大夫,曰周五再来问诊,如有床位便安排住院。安顿好食宿,我决定去超市购置一些生活必须品。
北京的冬天的确比河南冷一些,风嗖嗖的吹得脸生疼。已近中午,街头巷尾的人却不多,仨仨俩俩,稀稀疏疏。报亭前有几个人驻足浏览,一位卖花生的中年人在报亭旁边揣着手,耳朵深深地埋在猴头帽子里,小三角眼滴溜溜地转着在寻找买主,忽然有人“哎”了一声,他猛一精神,定眼看时,一名小伙已把钱丢进报亭窗口:“来份晚报!”他叹口气,眼中的光芒立下就消散了,嘴里才滴沽一句,就倒吸了口凉气,打着颤不再言语。还好阳光不错,从高楼大厦之间洒下来,就像从树叶间洒下一般,越发显得珍贵了。
这是东二环的潘家园大街,行走在这里,除了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城市,还有另一种别扭,一时却不知“别”在哪里。
超市里还算暖和,似乎比外面还要明亮,且闹闹烘烘,熙熙攘攘,原来人们都集中到了这里。各色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每个收银口都有三五个人排着队交款。我对这个超市非常熟悉,不用导购小姐指引就迅速找齐我想要的东西,这便是我的购物特点,先在脑中计划好了,进入超市便直奔主题,可以大大节约时间。但是交款时总要排一定时间的队,等得烦。生意这么好,为何不多开些超市呢?其码可以弄几个收银口吧。
提着两个袋子出来,寒气立即像饿狼一样扑了上来,它们似乎在外面等我很久了。我的西装立时就被他们翻了过来,我赶快窜回超市,扣好了西装扣子,深吸了口气,才又出来。
突然明白过来,我先前感觉的别扭是像我这样穿着西装走在北京街头的,难找其二。
17、北京四怪
(1)北京的物价水平比起一般的小城市绝对要高,比方说馒头一斤要三元五毛角钱,在我们那儿才一元钱一斤,其大家风范可窥一斑。然而,与其高工资高消费成鲜明对比的,居然是价值保留到分币,一块打包好的五花肉13.93元,一包铁饭碗爪子7.58元。于是每次返家都要带一把分币回去,除了上银行,怕是只能收藏了。而在我们家乡,十年前计算工资就已四舍五入到角了,发放时更是将角甚至元舍去,此一比,我们实乃穷大方也。
(2)在北京乘坐公交车是最省钱的,很多站牌上标着“全程一元”的字样,极少路车十站后加一元,与起步十元的计程车几乎没得一比。从东二环到北京西站,坐又宽敞又洁净的122公交车只需要1元,打车则32元到40元不等,因为塞车了还要按时间多计费;而到姬和园要换乘一次公交车,车费2元,打车则需75元。
北京公交公司的收费标准看来受到了来自政府的限制,同时也必然享受着政府的特别补贴,不然依靠这点收入怕是早破产了。我对爸爸说,这大概是“杀”富“济”贫吧,爸爸笑了笑,说:“没那么深刻。我看这是为了缓解交通紧张。”再后来坐了几次一看,北京人真多啊,一块钱也不少了。这才知道,全国人民一人给你一分钱,你也是个千万富翁了。
(3)每日早上,都可以看到到处溜狗的人,这是北京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
但是你如果听到人对狗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