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寻常,今成过往

当时寻常,今成过往

莲社散文2025-12-09 11:03:24
与同龄人不同,我似乎对电脑游戏什么的兴趣寥寥无几,反而,对诗词的兴趣日益浓厚。我似乎更加偏爱词。李易安,纳兰容若,李后主是我的最爱。风住尘香繁花尽时,风檐夜雨铃亦已泣尽,余下的也只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愁丝
与同龄人不同,我似乎对电脑游戏什么的兴趣寥寥无几,反而,对诗词的兴趣日益浓厚。我似乎更加偏爱词。李易安,纳兰容若,李后主是我的最爱。风住尘香繁花尽时,风檐夜雨铃亦已泣尽,余下的也只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愁丝。或许正因如此,我也比同龄人更加稳重,而心中的情感也是更加敏感。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不易激动,一个人弹琴写词,走走停停。其实我同样认为,有一个好的心境,才能走进古人留下的幻境。抛开此情,我仍是我,不需要被人理解,亦无须被人知道。
为了更好的理解词境,我开始自学一些东西,譬如古琴,箫之类的乐器,在陶冶性情的同时,享受雅致的生活。我坚持自学,即使是古琴这样难度极高的乐器,因为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是为了学琴而学琴,我是为了更好地走进词人的内心,我觉得这对词的理解有百益无一害。读诗词,要么不读,要读,就一心一意的读透彻。当然,这里的透彻并非是一字字的解释其中的意思,那样的话反而失去了诗词原有的韵味。我一直认为,中国的诗词,重的是意境,韵味,而不是语言的华丽。
我自认在诗词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当然,每个人能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理解自然也是不同。像我,我如今的性格变得更加沉稳,而我本身就不是一个活泼健谈的人,我的许多朋友就说我越来越内向。或许吧,事物本就有正反两面。大家都说,应将事物的两面都分析透彻才算真正看清一件事。我倒觉得那样太累了,与其发现有得有失,到不如只发现得到的一面,与其为的逝去的难过到不如为得到的开心。明天谁都无法预料,何不高兴的度过每一天?要始终明白,时间绝非是让你用来伤感的。
然而有人读诗词过于投入,沉浸于诗词中的伤感。这点我是有亲身体验的。读《饮水词》时,我被纳兰的情绪传染,终日对生活没有热情。可是却忽略了,我终不是纳兰本人,我再爱他的诗词,也终究无法走进他的生活。过去了,真的过去了。读诗词,并非要自己的情感与诗人一样,将自己弄得不像自己。内心读懂了,领会了便好,若是真的犯了与我一样的错误,那不就得不偿失了吗?
偶尔也会小试一下,写首词曲什么的。不管韵律,不顾平仄,为的就是记下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渐渐明白,有时,这是最好的宣泄情绪的方式。读的作品越多,越发爱上容若的多情,易安的苍凉,后主的悲伤。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回想成过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