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漫语

七夕漫语

沈迟散文2025-10-06 01:42:07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私以为最美的节日当属元宵和七夕,从千年诗词文章的翰墨里流淌出勃勃生机和浓浓情意。那一天,处处火树银花,声乐漫天。姑娘们一二结伴、三五成群,朱钗斜插,罗带迎风,腰上系着香囊,怀里揣着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私以为最美的节日当属元宵和七夕,从千年诗词文章的翰墨里流淌出勃勃生机和浓浓情意。

那一天,处处火树银花,声乐漫天。姑娘们一二结伴、三五成群,朱钗斜插,罗带迎风,腰上系着香囊,怀里揣着香帕,柔声细语如莺啼如燕呢,一路踩着莲花碎步,玉手轻携五彩花灯,穿街过巷而来。多情公子无意间抬首,伊人就入了眼眸,宛如五百年前三生石畔的那次邂逅,顷刻间神魂离窍,像极了《聊斋》里孙子楚初见阿宝,悦之无因。待到回神时,美人早已绝了芳尘,于是寻寻觅觅跑遍大街小巷,悄然间玉壶光转。正当气喘吁吁,觉知无望之际,转身一瞥,不远处,有美一人,临水照花,月色下愈发娟丽可人,正在水边投放最后一盏花灯,喜悦顿时化作嘴角那一抹扬起的微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诗意的故事就发生在元宵佳节。一直庆幸辛稼轩词止于此,勾画出极美的意境,又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至于接下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无情人棒打鸳鸯,那已是后话,可以写好几部长篇小说了。

七夕是中国人的情人节。中国人向来务实,却不乏浪漫的情怀。比之西方的情人节,单从日期来看,七月七日就比二月十四日有更多的内涵,“七夕”来源于古人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不得不提的是,还有一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与之相关——牛郎织女。
传说牛郎家贫,只有一头瘦弱的老牛相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一天,老牛竟然口出人言,要帮牛郎娶一个媳妇儿,于是牛郎遵照老牛所说,来到仙女下凡沐浴的河边,偷偷藏起了一套衣服,众仙女出浴后整装飞返天庭,独剩织女找不到自己的衣服,忧愁百般。此时,牛郎捧衣而出,要织女作妻方还纱衣,织女无奈,只好点头应允(一直觉得牛郎此举极为卑鄙,分明是趁人之危)。好在婚后“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生活倒也美满,不久织女又诞下一双儿女,从此相夫教子,其乐融融,羡煞旁人。可惜,这样的故事都逃脱不了“人鬼殊途,仙凡两立”的天条干涉,织女还是被抓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疾步跟来,眼见着金风玉露欲相逢,王母娘娘拨下金钗,轻轻一划,一条浅浅的天河就横在眼前,而对牛郎织女来说,那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此后,牛郎织女每日隔河相望,泣涕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情可感,令人动容,王母也心软了,遂命凡间喜鹊皆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在银河上架起鹊桥,渡其相见。
小时候听故事,最为仙妖鬼魅的离奇而着迷,以为那就是真的,后来慢慢发现故事永远只是故事,三分真实,七分虚构,再到大学里学《民间文学》,老师一语道破故事的玄机:牛郎织女的故事无非是一个贫穷的庄稼汉娶不到妻时的一种妄想。听老师如此说,我心中原本的美好像枝头的繁花瞬间被风吹得四处翻飞,寂寂然有种失落感。直至了解了自然经济、天文知识、封建礼教这些内在因素,剖析完故事的内涵后,才略微有所释怀,情感转移到对中国文学无比的赞叹。

牛郎和织女是先结婚后恋爱,若是现实,这该冒多大的风险呀!用世俗一点的眼光来看,牛郎是人,织女为仙,牛郎似乎有些“高攀”,织女才是“下嫁”,可是真挚的爱情向来不是因身份地位才燃起火花的。身为女子,即使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万夫莫敌,回家后总会变回楚楚可人,内心柔弱如水,渴求被呵护的依人小鸟,在心爱的人面前,再强大的她也会觉得卑微起来。正如张爱玲之于胡兰成,她见了他,头变得低低的,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在他面前,她不是才女,亦不是天才,只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小妮子。这个和她的小说一样充满“传奇”的女子,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那样孤傲,仰之弥高,尤其是那张穿着旗袍,双手叉腰,高昂着头的照片愈发增添了她的不可一世,眼神里似乎还嵌着一股目无尘下、睥睨一切的霸气,像一朵带刺的玫瑰花,美则美矣,却让人无法亲近。她满世界地宣告“出名要趁早”,用纤细的文字勾画出人世的苍凉,为此,大器晚成的人羞于出来炫耀,以为这小妮子能一眼看穿整个世界,离得道不远了。然而,她毕竟是个女子。和所有女孩子一样,她爱美,对服饰有着极为挑剔的眼光,生平第一笔稿费竟用来买了一只小号的丹琪唇膏。她的文章老道得令人生畏,本身却连日常生活都不会自理,也不善与人交际,她的寂寞和幼稚在文章之外开满了花。胡兰成最初见她,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像个作家,倒像个未成熟的女学生。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几番交谈便让爱情如原上杂草般疯长,在他面前,她可以什么都不是,不在意他有家室,也不在意用自己的稿费去接济他。她是痴心女子,他倒像是怡红公子,对于女子,个个怜惜,终究还是负了她。她说:“离开了你,我亦不致于寻短见,我将只是萎谢了……”萎谢的不止爱情,还有才华,那该是多么深重的打击!他的世界不再有她,她的一生却摆脱不了他,每每研究张爱玲的人,都要去看看胡兰成。“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当爱情来的时候,谁还会考虑那么多呢?世上最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的爱情大多都是一路波折,抑或充满遗憾的。在张爱玲的心里,这一段情又何尝不刻骨铭心呢?今生今世如此,不如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决不负卿。中国人骨子里是乐天派,今生缘浅,不忘祈求结取来生缘,牛郎织女尚有鹊桥会,梁祝还能化蝶双飞。所谓浪漫主义,无非如此。

忽然想起卓文君,那个巴蜀第一美人,被一曲《凤求凰》拨弄得心旌摇荡,不顾卓王孙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乘着月色夜奔相如。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举动显得多么“惊天地,泣鬼神”!她不嫌弃相如囊中羞涩,放着一堂堂千金小姐不做,甘愿为他盘起丝发,当垆卖酒。这样的牺牲可歌可泣,不料想相如一朝显达,便起二心,世上原有这么多陈世美!文君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他用《数字诗》与《白头吟》挽回郎心,在史上成为美谈,而相如的无情竟让往后无数女子慨叹“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是男人在主宰,但浩瀚的长河里总有女子的身影浮起美丽的浪花。而她们偏偏红颜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