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水河畔花正妍
武山是我的故乡,渭河从武山县城涣涣流过。那是一方人杰地灵、钟灵锍秀的土地。武山域内民风淳朴,文化遗存众多。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武山境内战事频繁。因贫穷落后,读书人较少。因此在没有产生一为在陇右
武山是我的故乡,渭河从武山县城涣涣流过。那是一方人杰地灵、钟灵锍秀的土地。武山域内民风淳朴,文化遗存众多。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武山境内战事频繁。因贫穷落后,读书人较少。因此在没有产生一为在陇右有影响的学者或大文学家。从大唐到清末,武山县邑才陆续涌现出了段豸、杨鹏、于缵周、贾学仁、刘汝澜、周树荣、骆树勋、徐小康等一批土生土长的文人。尤其以于缵周、徐小康最为著名。民国初年,才从真正意义上诞生了陈青选、李克明、张雨僧三位诗人。20世纪80年代,武山籍文人首先登上文坛的首推“陇上板桥”裴慎之先生。继裴公之后,李国香、康务学、薛德元、李般木、裴正学、杜正兴、张尔进、陈田贵、漆子扬、樊荣华、宋晖、杨景、李汀、谢月琴、蒋望宸、黎志强、包永庄、张守道等人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以欢快的心情歌唱生活的美好,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抒写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文坛,极大的促进了武山文学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更多的武山青年从农村走进了高等学府,经过文化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练,他们走向了社会不同行业的工作岗位。这一时期武山文学创作以中青年为主流,他们的作品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们的创作尽管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并没有引起文坛较大的关注。在这些文学作者中,包随意、扬建全、陈晓明、王换成、于申明、周宝林、孙晓春、杜纪红、刘明保、陈德明、王晓斌诸人。21世纪初,武山文学作者群中80后出生的人以迅雷掩耳之势走向了当代文坛。诸如刘兰英、何辉、聂中民、丁胜、夏子文、龙占福、马宝明、关红红、刘瑛、董赋斌、赵壁、丁强、包旭霞、于风英等人也由校园文学写作逐渐走向了成熟。
在笔者看来,虽然近年武山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但仍然是个文学事业落后县。直到近几年来,武山文学才出现了空前繁荣的迹象。裴正学、陈田贵、漆子扬、周小华、陈永恒、萧作荣、包永庄、王换成、王小兵、何辉等人的学术著作或文学作品集的相继出版,无一例外的说明了武山文学事业正在以健康的态势迅速崛起。在武山文学界,写小说的人少之又少。让人痛心的是武山的文学作者是一盘散沙,甚至连一个县级的小刊物也没有,很多后起之秀半路夭折也很正常。说白了就是没有文化氛围和文学环境的一个地方,文学对于人们的生活无关紧要,也就没有必要重视,我想这是外人对武山文学发展问题普遍的认知。
从整个武山文学发展概貌来看,如果陈永恒先生80万字的《渭水悠悠》填补了建国以来天水长篇小说创作的空白的话,何辉的小说也就弥补了武山籍80后小说作者后继无人的缺憾。在诗歌创作方面,武山籍诗人中成就裴然者要说杨景。她曾是天水市文联的专业作家,也是武山文学界唯一从鲁迅文学院深造过的人。可以说是武山的第一位在国内文坛上引起关注的女作家。其次是李汀、包永庄、黎志强、张守道先生,他们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起步较早,坚持时间长。其作品语尚朴素、文风雄厚。再次是在散文创作方面,聂中民和陈晓明先生以从业媒体资源为阵地,为本土作者走出去不遗余力的进行文学经纪。而聂中民则以城市和乡村为题材,意识流的风格创作的一些散文已经形成了新的文化现象且引起了文坛较大的关注。
对于武山80后的文学创作,笔者通过长期的关注和阅读,他们在生存的缝隙中以摇曳不定的姿态出现。他们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何辉的作品追求忧伤恬静的意境,以歌唱生活和爱情为主题。夏子文的作品追求唯美婉约,颇得徐志摩诗歌风骨,行走在秦风汉韵里,以口语化的抒情方式进行着民间写作。龙占福的诗歌思路开阔,擅长比喻,注重修辞,灵动多变。丁胜和丁强的作品于简单朴素中赋予深情,笔法新潮灵动,诗思散漫跳跃,意韵寄予言外。刘兰英的作品风格明朗,情感细腻,刘瑛的作品则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发现生活,感悟人生。此外,董赋斌和赵壁作为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文学作者,他们的作品已从“写作”的层面朝着“创作”的方向延伸。他们的勤奋写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在文学的路上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最后,感谢《西部发展报》副刊的编辑朋友为武山的作家们提供出一个整版进行推荐并邀余组稿作评。谨以我们依然年轻,文学依然神圣共勉!让渭水河畔的这一朵朵娇艳芬芳地文学之花在五月的阳光下热情绽放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做一个从骨子里散发性感的女人
下一篇:爱情是最难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