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苦难的凄婉天籁

逾越苦难的凄婉天籁

程役杂文2026-03-29 17:33:14
一、苦难的身世是绝妙的写作源泉《一只苹果的忧伤》的作者梅洁是湖北郧阳作家,幼年父亲被无辜打成右派,幼小的心灵受到严厉的摧残,成为她一生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使得她养成纯洁善良真诚的美好品质。虽然被烙上“资
一、苦难的身世是绝妙的写作源泉
《一只苹果的忧伤》的作者梅洁是湖北郧阳作家,幼年父亲被无辜打成右派,幼小的心灵受到严厉的摧残,成为她一生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使得她养成纯洁善良真诚的美好品质。虽然被烙上“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烙印、有着一份“政审不合格,不同意升学”的档案。但是,梅洁的学习成绩却是出奇的好,在那所她就读的中学中,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年纪六个班前三名,是学校的主力队员,获得过乒乓球三级荣誉证书。悲惨的遭遇,使得梅洁受尽同学和老师的的欺侮与责难。为了治癒父亲的痢疾,“擅自”加盖学校食堂的公章,终于获取红糖,却被自认为是知己的女同学告发,被狠心的班主任陈老师罚写检讨,罚站“整整一个上午”。因为阶级成分不好,因为学校死了一只兔子,被同学冤枉成凶手……
在人生的重要关头,梅洁往往会收获一些感动:儿时伙伴“阿三”那双明亮充满善意的眼睛,郧阳中学看似“严厉冷峻”却随和善良的教务处“邹主任”,犯有支气管哮喘时的慈祥和蔼的“鹏远老师”的关爱,中考揭晓时,襄阳中学班主任李老师的循循善诱,襄樊四中冒着“立场不坚定”的危险力挽狂澜的招生办“程康”老师……这些坎坷与感动,都成为梅洁人生最美好的记忆与精神支撑,梅洁日后写作取之不竭的财富。
由于少女时候家庭遭受文革的侵害,致使梅洁的心灵变得格外敏感而坚强,些微的伤害会让她变得脆弱而易于伤感,所有的关照关怀在她的心灵便会激起轩然大波,收获了许多的感动,养成她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恩的心态。正是这种健康的心境,使得梅洁在创作中成绩斐然。
有人说: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在这所学院里面,梅洁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知恩善报,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终于成就一番非凡的文学事业。诚如作家蓝夫所言:梅洁文学的成功缘于“鄂西北和塞北的苦难嫁接”。
十几年前,梅洁毅然放弃了大学五年经济系本科的专业,放弃了从事了十四年经济工作而该做文学,梅洁那时候刚好三十五岁。三十五岁仿佛是一个从事写作的最佳分水岭的年龄。我看过一本介绍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家创作的书籍,从这个年龄开始起步的作家,居然占了其中半数以上。我想,在三十五这个年龄,无论是人生的阅历,阅读的积累,抑或是写作的学养,都为创作深沉厚实的作品提供了丰腴的土壤。如此看来,梅洁先生取得现在的成就,像获得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诸多权威的文学奖项,乃至因为梅洁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文学成就,梅洁的文字被荣耀地篆刻在湖北郧县(原郧阳地区所在地)文化广场的那颗八吨重的象征郧阳的陨石上……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二、逾越苦难的凄婉天籁
“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作家林非论散文)
“真情实感”是梅洁一以贯之的创作准则。无论是对于童年好友阿三、襄阳中学李老师的厚待,还是酸涩的初恋,抑或是对自己的丈夫及两个充满智慧的儿子,梅洁的文字都倾注了绵绵的钟爱与真情。在梅洁先生眼里,无论是友情亲情乡情爱情,都是全力以赴地付出自己真情,有“不到黄河不死心”那种执著与忠诚。真是因为这份多情与这种写作理念,才使得梅洁的散文真实可触,如泣如诉,摄人心魄,余味绕梁,因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梅洁的文字,女人情感非常浓厚,多情真情豪情悲情满溢于字里行间。散文这种文体,特别适合于那种重情重义的作家,尤其是性情中人。看了梅洁的散文,觉得她便属于这样的作家。
正是因为苦难的浸润,梅洁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郧阳”充满深刻的感情与感恩情结。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眼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郧阳无疑成为梅洁写作的精神故乡。无论走到那里,梅洁的个人履历上的籍贯永远填的是“郧阳”。正因为对郧阳怀着这份浓烈的思乡情感,对祖国及民族的大爱,梅洁的散文才有了阳刚之美,对人文现象格外观照,才有了像《楼兰的忧郁》、《风中的芦苇》、《贺坪峡印象》、《善待生命》、《穷人的奋斗》等大气磅礴之作。从《穷人的奋斗》这篇小报告文学,我看到梅洁对汉语言娴熟而独到的驾驭力。可惜的是,她的那篇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的文章,我无缘读到,只是在书市上看到那一届获奖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梅洁的散文一唱三叹,大多蕴含着悲情的诉说,,最有艺术震撼力的当数《我的丈夫走在那片青山绿水间》。作者采用信件的方式,如泣如诉地讲述了丈夫在列车上突然发病因为缺氧而英年早逝的事情,向冷漠冷酷的人道人性进行了血泪控诉。
梅洁的散文,优雅而不失朴素,平实而不失热烈。梅洁的散文特质,诚如散文家熊述隆所言:“朴实中见神采,平易中见炽烈,简洁中见充实,我以为这是散文颇难达到却值得追求的高度境界。”梅洁的文字,朴实平易简洁,发自肺腑,颇有生命的质感,没有一丝花里胡哨的辞藻,有没有“故作激昂”的感慨,天然去雕琢,如出水之芙蓉,清新隽永。
著名作家张炜说:“如果注意一下那些优秀的、有内容的作家,会发现他们更乐于使用、也更有效地使用名词和动词,对它们格外珍视。这两种词语是语言中最坚硬的构筑物质,是骨骼。不必使用太多的装饰去改变和遮掩它们,这会影响它们的质地。”冥冥中,我觉得梅洁颇为注重形象思维的探索。动词和形容词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武器,也是一篇文章是否具备神采的标志。梅洁的文字很真实而富有质感,仿佛触手可及。这样一种文学造诣,是我向往已久的。想想那些卖弄华章丽句假装高古的学究,他们苦心孤诣于形式的表达,殊不知弄巧成拙,使文学魅力大打折扣。
关于优秀散文的语言表达,梅洁认为:“优秀的散文必须具备两种品质,那就是提供心灵慰藉的品质和审美愉悦的品质。散文的这种品质的获得我认为很大程度来自于现代语言,语言表达的平庸、干瘪、聱牙抑或是矫饰、虚假都会使作品彻底失败。灵动、鲜活、智慧、激情、平静的表达,都将使散文充满魅力。”(见梅洁《我看当前散文》)正是因为选择“灵动、鲜活、智慧、激情、平静”的语言表达,我们才领略了梅洁散文独特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