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钱老

怀念钱老

久经风霜杂文2026-04-10 12:47:20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老人离开了为我们,但是钱老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里。钱学森老人有一颗赤诚爱国心的老人。“我宁愿回中国老家去,也不愿在受人怀疑的情况下继续留居美国!”这是钱学森老人铮铮的爱国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老人离开了为我们,但是钱老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钱学森老人有一颗赤诚爱国心的老人。
“我宁愿回中国老家去,也不愿在受人怀疑的情况下继续留居美国!”这是钱学森老人铮铮的爱国誓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感动着钱学森,他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早日回国。可是令钱学森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国夙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
美国方面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坚决不同意他回国。理由是:钱学森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并且当时的美国人发狠誓——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之后,美国移民局抄了钱学森的家,还把他本人关在特米那岛上。
美国海关方面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阻挠钱学森回国。他们没收了钱学森夫妇的行李,其中包括钱学森多年积累下来的800公斤书籍以及记录珍贵资料的笔记本。
后来,周恩来巧用外交手段,迫使美国与1955年8月下达了放逐令。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198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访华时表示,美愿邀请钱学森访美,并由政府和有关学术机构表彰他对科学的重要贡献。钱学森明确表示:“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钱老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学森是中国自然科学界屈指可数、被公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家。尽管由于个别原因,他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甚至诺贝尔奖提名,但钱老的成就是举世皆知、无法抹煞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卫星上天、飞船升空、导弹轰鸣上。钱学森用全世界都看得见的科学成果,让天下人为他、也为中国人的勇气、智慧和能力惊叹。
当今中国能屹立世界大国之林,包括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和太空实力在内的“硬指标”是重要支柱,钱学森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的青年人或许觉得,钱学森等一代大家不论科学成就或人文高度,都是后人高山仰止,无法企及的。
只要我们发扬钱学森勇敢攀登、一心向国的精神,只要努力就能够、也应该达到更理想的境地。
钱学森老人是一位淡泊名利、注重人才的老人。
钱学森老人最反对别人称他“什么什么之父”。他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名与利,在真正科学家的面前,总是苍白无色,这里不值一谈。视名利为无物的钱学森,留给他深深热爱的祖国一笔难以衡量的宝贵遗产,这是一笔靠科学技术强国的财产,这是一笔凭科学精神存世的财富。
不过,除了给我们这如此丰厚的遗产,钱学森还给了我们什么?他用一个自己最大的遗愿来不断鞭策我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再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太需要杰出人才,而怎么才能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晚年思索最多、忧虑最多的问题。钱老感慨: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老认为的人才就是——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
事实上,钱老一生除了奉献给“两弹一星”的科学事业,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之中。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者之一,是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亲手为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培养了接班人和带头人。但钱老一人可以领衔制弹造星,却不太可能凭一己之力改变一国之教育,这需要天下园丁、天下桃李共同为之奋斗不息。
钱学森生前给人的印象是平易、淡泊和从容,钱老的一生品格可用“爱国、奉献、创新”这是后人对钱老品格的高度概括。
让我们永远缅怀钱老。
钱老,你永远在我们心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