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进城

母亲进城

破鼓乱人捶散文2025-08-13 22:24:01
母亲,不识字,没有上过一天学。在农村,在哪个年代,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也许比比皆是。不过住在闭塞的乡村,常常进城的,也许就是寥寥无几了吧?母亲就是那寥寥无几的其中一位!说到母亲进城,也许,许多朋友第一时会
母亲,不识字,没有上过一天学。在农村,在哪个年代,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也许比比皆是。不过住在闭塞的乡村,常常进城的,也许就是寥寥无几了吧?
母亲就是那寥寥无几的其中一位!
说到母亲进城,也许,许多朋友第一时会想到,《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景。母亲不是刘姥姥,也不是为那几两薄银而去的……
母亲,第一次进城,是因为城里的哥哥。
那年,城里的哥哥在我们家上中学,听母亲说,姑姑怕他和平时比较要好的几个社会哥们学坏,不得已把他送到我们家,应该说有些闭塞的乡村。放暑假了,哥急不可待的就要回去,那时候,通讯没有现在这么便捷,母亲不放心哥哥一个人走,就买来火车票,陪哥哥一起回去。母亲说,当他们刚刚走下火车的时候,哥哥就一溜烟的跑了,也许是急于去找他很久没见的朋友吧?母亲急急的在后面追赶,最终,哥哥消失在楼群里,不见了……母亲不识字,光知道姑姑他们新搬了家,具体地址还不清楚。可以想象母亲当时的焦灼和无助,黄昏渐渐来临,母亲还在哥哥消失的地方徘徊,要不是姑姑出来喊小五哥回去吃晚饭,母亲听出是姑姑的声音来,真不知母亲怎样才能找到姑姑家……那时候,家里穷,母亲常常从口粮里匀出一份玉米面或者一些红薯,据母亲说,姑姑一家很喜欢这些东西的……
后来是我上学,到了一座离家不算太远的城市。
路程是从家里骑车到县城,再坐公共汽车到本市,再转乘火车才能到达我上学的城市。再转公交到我的学校。我知道母亲出门的艰难,一直写信告诉母亲不用惦记。可是母亲还是来了,给我提前带来了越冬的衣物。母亲来看我的事情,家里都不同意的,去县城的舅舅家时,舅舅还说母亲是个傻妮子,一个字不识,进城看孩子,一定会把自己丢了,而且,还和母亲开玩笑,说母亲穿得那么土气,去了女儿也不会认你的。母亲倒是信心十足的样子,谁都劝说不回去的。我一直不知道,母亲背着给我做的棉衣棉鞋,一路是怎么摸来的,只记得当时看到母亲的第一眼,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想母亲一路过来的艰辛,和见到母亲时感受的温暖……-
再后来,是我到遥远的那个城市经营和弟弟军校毕业也工作于城市的缘故吧?母亲进城的次数频繁起来。儿子出生那年,因为生意忙碌,还要照顾孩子,母亲特地去给我带孩子。并且把家里新弹得最好的棉花,带来给儿子做准备。在城市里居住的日子,我知道母亲是不习惯的,语言不同,加上城市人与人之间的水泥味道,母亲很多时候是寂寞的……
弟弟要结婚了,母亲去的。因为正是农忙季节,父亲留在家里,母亲又一人到了另一个遥远的城市。
弟弟结婚时,家里的条件已经很好了,地里出产的,种类也日渐丰富。母亲的行李也越来越多。记得一次,母亲的行李里,装着二十斤花生油,几斤小米,绿豆和大红枣,甚至还有很出分量的红薯……还要午夜在沈阳中转,不得已,弟弟从所居的城市,跑来接应。那时候,我们常常都笑母亲,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哪里都衣食富足,弟弟那里更是不缺这些的,但母亲依然我行我素,还说这些都是自己种的,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在她的心里系着……母亲不识字,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母亲记不清自己的生日,十个孙子孙女外甥的生日,她却都记得清清楚楚……
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母亲是普通的,但她给予我们的爱,却是伟大的。母亲的每次进城,可以想象都是艰难的,是我们所不能及的,但正是这沉甸甸的母爱,让我们懂得心怀感恩,并努力去回报,感谢母亲赋予我们的一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