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残”与康熙的“忍”

朱元璋的“残”与康熙的“忍”

俨恪杂文2026-06-24 16:27:29
朱元璋的家庭成分比较好,绝对的贫农。参加反元起义之前,就对元末的贪官污吏的刻剥极为嫉恨。在起义成功夺取天下之后,也深知官吏横行无忌对朝廷的深重危害,因而对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真是恨不得抽其皮食其肉挖其
朱元璋的家庭成分比较好,绝对的贫农。参加反元起义之前,就对元末的贪官污吏的刻剥极为嫉恨。在起义成功夺取天下之后,也深知官吏横行无忌对朝廷的深重危害,因而对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真是恨不得抽其皮食其肉挖其筋,在制定《大明律》时就以法律的形式对惩治贪污制定了严厉的措施,包括著名的“剥皮揎草”。
根据《大明律》,官吏贪污钱财,银六十两以上的,斩首,并且剥去人皮,实以稻草示众。府、州、县、卫衙左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官府公座两侧,各悬挂一个填满稻草的人皮袋,官吏到任上堂非得触目惊心,真正的“警示教育”。对贪官的惩治,除了剥皮揎草,尚有挑筋、剁指、刖足、断手、刑膑、钩肠、去势等多种酷刑。究朱元璋在位之时,各级官吏因贪污治罪者不下数万人。1378年以前,发往凤阳屯田的获罪官吏即达到万余人。朱元璋还以惩治与教化并行,以皇帝诏诰的形式发表《大诰》,即他处理的贪污受贿、为非作歹的案例汇编。为了达到“户户有之”,一共印了1000多万册,创造了印刷史上的奇迹。朱元璋生前为了惩治贪污,曾兴起了两次大狱。
第一次是1376年,因考校钱粮册书,察知官场流行“空印文书”,自然认为这是欺君罔上的的贪污之举,遂将各级主印官员逮捕入狱,自户部尚书到府县守令等署印官员数百人以“抵欺”罪处死,副职以下官吏榜苔一百,流放戊边。第二次是1385年,因户部侍郎郭桓贪污案,追查六部及全国十二布政司,共查得偷漏及盗卖仓粮700万石,并隐漏税粮及渔盐等项税课,共合粮2400余万石。此案除郭桓及户部官员外,又涉及到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多位大员,一并处死。全国各地官吏被处死刑及流刑者至数万人。各地富豪交通官府,隐漏税粮者也都受到了严厉处置。
明太祖严惩贪污,被治罪的各级官吏多到数万,虽然施政不免严酷,但元末官场积久的贪风,由此而得到抑制,作用还是积极的。所以明朝开国之后百年里,贪污之风远未盛行。同样是为了巩固统治,明朝的皇帝位传到了明惠宗手中,为了争取朝野的支持,实行了一个宽猛得宜的维新之政,他在即位诏书就宣告:“永惟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所谓的宽猛之宜,实际上是以宽矫猛。《大诰》被弃之如敝屣,官场的贪赃现象出现强劲反弹,贪官们疯狂地聚敛搜刮,以弥补以前的“损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严嵩和刘瑾“脱颖而出”,宣告朱元璋的反腐措施彻底失败。据《明史》记载,刘瑾事败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余万两,其他珍宝细软无法统计。可怜的崇祯皇帝,有心杀贪官,无力挽苍天,硬生生地将一个大明王朝给贪官污吏们葬送了。
一个王朝建立之初,整饬吏治便成为恢复生产和巩固统治的必要措施。康熙帝初亲政便指令九卿详议,由吏部立法严禁官员贪赎刻剥,并务期尽除积弊。同时不时出巡各地,察访官员优劣,对清廉执法的官员予以褒奖,对贪酷官员严予惩办。满族贵族山西巡抚穆尔赛,在任内科派百姓,每两税银加征“火耗”至三、四钱,多方勒索贪污。康熙帝交九卿议罪,满汉大臣因穆尔赛势大,欲从平易归结,康熙帝大怒:“穆尔赛身为大吏,贪酷已极,九卿会议,并未详明议罪,真有弥天手段”,“联不行立断,谁肯执法”,将穆尔赛判绞刑处死。云南布政使张霖、浙江布政使黄明等,也都因贪污罪处死。康熙帝对满汉官员,奖励廉能,惩治贪污,无所回护,对整饬吏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平定吴三桂等“三藩叛乱”之后,康熙帝锐竟整饬。自1684年以后,对军政官员多方考核,据《圣祖实录》记载,此后的三十年间,因廉能受到表彰的官员凡七百多人,因老病“致休”者两千六百多人,因才力不及和浮躁被降级者一千五百余人,因“不谨”和“软罢”而革职者一千五百余人。此处,受到惩处的贪官五百余人,虽不能达到“尽除”,但作用还是积极的。
康熙帝亲政后的三四十年间,不断地严惩贪污,奖励廉吏清官,以维护其统治。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又说:“联恨贪污之吏,更过于噶尔丹。此后澄清吏治,如图平噶尔丹,则善矣”。亲政初期,确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清官,如两江总督于成龙等,但以后的官场逐渐腐败,贪墨风行。平噶尔丹之后,康熙帝标榜仁心仁政,变惩贪为宽政,以图稳定政局。大臣张鹏翮以清廉著称,对下甚严,康熙帝对他说:“从来大儒持身接物当如光风霁月。尔平日亦讲理学,乃一味苛刻严厉,岂所谓光风霁月乎?况大臣受朝廷委任,必需为国为民,事事皆有实济。若徒饮食菲薄,自表廉洁,于国事何济耶”?甚至于公然允许官吏贪取。1709年9月,对河南巡抚鹿佑说:“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若纤毫无所资给,则居官日用及家人胥吏何以为生?如州县官只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是好官。若实系贪黩无忌者,自当参处。若一概从苛纠摘,则属吏不胜参矣。”晚年标榜仁政,放纵官吏贪剥,其实是对“不胜参”的官吏们的妥协,提倡宽政的结果,吏治更加地败坏。
康熙皇帝死后,在他的孙子乾隆手中,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和坤,将贪污腐败记录提升了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水平。东汉梁翼、明朝严嵩、刘瑾,清朝和坤的徒子徒孙们在贪污腐败的道路上,前赴后继,愈演愈烈。一个王朝灭亡了,但官场的腐败是“江山依旧枕寒流”。贪官的下场也逃不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不信?“子姑待之”。
孔子语:“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的猛政,奠定了有明一代的江山,最起码朱元璋在世时,尚能使官场贪贿、奢靡现象有所收敛,贫民百姓少受一点儿荼毒。康熙号称一代明君,前期的惩治腐败,功效不错,但后期对贪官的宽容与放纵,恰好对清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中国善良的老百姓总是念念不忘解放之初毛泽东时代杀掉张青山、刘子善的壮举。因为中国刚翻身得解放,吃够贪官污吏之苦的老百姓对新政权是寄于莫大的希望的。然今之贪官,比起著名的和坤来,估计没有了这么大的本事,但比起张青山刘子善之流来,张刘二人还不得从棺材中蹦起来跳高,要求减刑。早前公布的中石化老总陈同海先生,贪污近两亿人民币,一审判了死缓,据说是因为有立功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