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沁着大山情愫的野酸枣

一把沁着大山情愫的野酸枣

圆丘杂文2026-03-14 21:27:05
从辉县小小说作家孙智慧手中接过来他刚出版的《野酸枣》一书,我的心沉甸甸的。一本242页的集子,洋洋洒洒20万字。这其中倾注了智慧多少心血和汗水我不敢妄猜,只是在捧读时不自觉地多了一份虔诚。这是对一位在
从辉县小小说作家孙智慧手中接过来他刚出版的《野酸枣》一书,我的心沉甸甸的。
一本242页的集子,洋洋洒洒20万字。这其中倾注了智慧多少心血和汗水我不敢妄猜,只是在捧读时不自觉地多了一份虔诚。这是对一位在小说界笔耕不辍6、7年来的作家执着精神的一种钦佩,这是对一位大山里走出来的作家的一份敬重。
一、书名的缘由
不少作家在出书的时候往往搅尽脑汁、抓破头皮,妄图取一个新奇而意味深远的书名。这样,一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来能够显示出自己作品深沉、神秘的意蕴,归根结底想给读者一种悬念,好启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倘若书的作者真有超凡之创作水平,那这书名用起来也真匹配了,倘若读者阅到半截就骂娘,那必是作者的水平超臭,污了书的名字。现在书店里那琳琅满目的各色书籍让人眼花缭乱,更有一些低俗的作家企图用一些暧昧的封皮画面,再冠以庸俗低级的书名吸引读者的眼球,以博得更多的读者群。为了出名、为了赚钱,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哪怕低级伎俩。
我是一个十足的文学爱好者,我追求的文学是纤尘不染的文学,不带任何功利的文学,可以说文学在我内心是圣洁的。生活中我也最痛恨那些仗着有几个破钱,就动不动出一些没有价值的书的“假文人”,但凡这类人,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只不过是物质生活富足后,欲从精神生活寻取安慰,从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双满足罢了。这些人是在糟蹋文学、玷污文学。这些人也是“纯文学”崇尚者所鄙弃的。
再说智慧这《野酸枣》。听身旁一些文友议论过这本书,有些人也口无遮拦地称这书名“俗气”。什么是俗气?无非是说不新奇,吊不起来胃口罢了。的确,这书名就是这本书内一篇文章的题目。粗俗的人会觉得智慧对自己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不重视,要不怎么给书取名时这般随意,竟直接用书中一篇普通文章的名字草草冠之。当大家问我的观点时,我笑而不答,因为我明白智慧的用意。
“野酸枣”是书中的文章题目,不错,可这“野酸枣”也凝集着智慧那斑斓的情愫。智慧出生在辉县北部缺水的山区。那里连绵的山体净是裸露着的石头,倘若过了农历七月七,漫山遍野的野酸枣挂满了枝头,像珍珠、像玛瑙,煞是可人。晨起,薄雾初歇,上山采摘一把或红或绿,沁着顽皮露珠的野酸枣,不失为一件美事,倘若轻轻放到嘴边咬上一口,一阵清香酸甜从喉中直至肠胃,一股脑溢满全身。野酸枣系山乡之物,智慧以它为书名恐怕也有恋家的情愫。这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文人对家乡最深沉、最由衷的爱。想到此,就不会再不解书名的缘由了。
二、野酸枣的“味道”
品尝过野酸枣的人再去品智慧《野酸枣》一书肯定有种熟悉的味道,这熟悉的味道不外乎“酸甜”。
1、酸。这种酸是一种酸楚,一种心酸,是一种酸辣,更是一种酸涩。在该书中《爹是一个贼》里面,讲述了一个为了供孩子上学,靠演“贼”而赚钱的父亲。这位父亲不惜在众人面前放下尊严,吞下人们的鄙夷、咽下人们的憎恨,单纯的目的就是这样能赚取孩子上学的学费,读来让人心头掠过一丝酸楚。《萝卜白菜》塑造的一对夫妻,当兵的男人为了尽孝道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每次回家女人都去接男人。女人说:送别太伤感,迎接才让人喜悦,让人憧憬。后来男人转业做了刑警真正懂得了得让女人过上好子,当他真正把爱拾起来的时候却在一次对贩毒分子的清剿中牺牲了,女人再次去迎接男人的时候迎来了男人的遗像,女人平生第一次送男人,却是送他下葬。这一送竟成永别!令人唏嘘,令人心酸啊!在《面子》里塑造的那位爱慕虚荣的父亲,《风刮了一下门》里塑造的那位领导架子十足的胡局长,让人读后顿然体会到那种意味深长的酸辣甚至是辛辣得讽刺,《绝戏》里那位美丽的跳芭蕾的女孩子竟是一位被爱情灼伤的精神病人,《情侣伤疤》里那位被老板包养的情妇,最终悟到了爱情的真正方向,这些读来都让人不觉酸中带涩,这辛酸中的苦涩经得起品味,更经得起咀嚼。
2、甜。这种甜在智慧的文章中幻化成了“甜蜜”。《多么希望你生病》里的女人为了成就自己丈夫的事业,甘愿做了一位全职太太,丈夫工作忙很少回家,女人整日看书打发寂寥。丈夫一次偶然得病让女人写了一首诗,正是这首“我多么希望他能多生几回病”的小诗唤回了丈夫,以至于丈夫无论工作多忙,忙得再晚也要回家。女人用智慧的诗行唤回了自己甜蜜的爱情,读来让人暖意融融。凡此种种,让人掩卷回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分明是野酸枣那酸甜的味道。
三、野酸枣的“野”
野酸枣孤独地长在无人问津的山坡或高埠上,它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无拘无束地生长,它可以肆意朝任意方向伸展自己绵软婆娑的枝条。无论是风雨浸淫,还是雷电相加,它仍然执着地抽枝、发芽、绽叶、开花、结果。即便在野酸枣的生命里隐含着一种“野性”。这种野性恰恰是生命的顽强和在困难和挫折到来时的不屈不挠。在某种意义上,智慧身上也具备野酸枣的精神。他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从教10年来踏实肯干,对工作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深得领导同事的赞许。谈起智慧的写作之路,也是坎坷不平。起初,他的稿件并不被编辑看好,那时候他没有电脑,全靠手写,然后装入信封去邮局邮寄。碰上好点的编辑还回复个退稿信,在信中鼓励一番,但大多数稿件都是石沉大海。望着眼前的写作之路,他一度彷徨,也想过放弃,但是他骨子里那份顽强和执着不允许他放弃。面对着一团又一团被揉皱的稿纸,他一次又一次调整好心态埋下头笔耕不辍,直至05年3月14日第一篇小小说《能人》在《平原晚报》刊登。这不易的第一次深深触动了智慧的心,无形中对智慧也是一种鞭策。此后,更坚定了他对写作执着的信心,他的笔力越来越老到,《小说界》、《北京文学》、《中国铁路文艺》等大刊也相继出现了孙智慧的名字。他的多篇作品被《意林》、《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大河报》等知名报刊杂志转载。这些荣誉的取得无不体现着智慧野酸枣般顽强的“野性”。
今年7月,智慧把自己勤奋耕耘4年来发表的百余篇作品汇集成了这本《野酸枣》,这真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看着智慧的新书,我不觉想到自己,汗颜!我是一个感性并且懒惰的人,心情好了就多写,心情不好,或者没兴趣时就不写了。时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