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写诗
应该说咱们接触诗歌是比较早的,大概在没有上学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会背诵几首古诗。上学以后,拼音字母一年级就基本学全。学习汉字的入门还是要从学习诗歌开始。到了三四年级,有了作文课,就是看图说话、景物描写、
应该说咱们接触诗歌是比较早的,大概在没有上学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会背诵几首古诗。上学以后,拼音字母一年级就基本学全。学习汉字的入门还是要从学习诗歌开始。到了三四年级,有了作文课,就是看图说话、景物描写、课文续写什么的。写日记的习惯就是从这个阶段培养的。我喜欢写字,写日记的爱好一发不可收拾,坚持了二十多年。虽然其中有一段时间把日记变成了周记,甚至“大事记”。
小学时还好,写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保密的,况且老师还要检查。家里没有自己的私密房间,日记写完,往往随便一放就行,不怕家长、兄弟姐妹私下看。
到了初中,情窦初开,有许多思想欲表达,却是十分担心旁人窥见心底的秘密。于是,逼着我在写作方法上有了提高。涉及到人物名字用通假字代替,事件的经过采用春秋笔法处理。以至于今天我自己也看不明白当时到底要记点什么,准备表达什么。呵呵。反正当时我的作文水平在班级一直被当作范文读的,所以,我的语文课代表实至名归。初中没有看过几本小说,主要是看不太懂,兴趣自然不大。浏览过《岳飞传》、《薛刚反唐》、《西游记》《三侠五义》等传统小说。看不太明白,只是崇拜小说中的英雄而已。
高中时候,是住校学习。生活相对独立。高考的压力在第一年没有体现出来。即使有班主任天天在耳旁唠叨个不停,我们宿舍的几个哥们仍然把阅读课外书当作正业,班主任“不务正业”的话连耳旁风的作用也没有起到。《平凡的世界》让大家记住了孙少平,更是为孙少平失去心爱的姑娘心酸。《穆斯林葬礼》让大家喜欢上《化蝶》,无意中,班里普及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班里有几个“专家”读了好多遍《红楼梦》,大家滔滔不绝地讨论书中的人物,如数家珍。听得我目瞪口呆,不得不跟着“研究”。最后能够大段大段地熟练背诵文中的精彩段落——终于也让他们傻一回眼!哼哼。无可讳言,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才是大家的最爱。琼瑶、芩凯伦、古龙、金庸,还有许多忆不起来的作者的名字。一本接着一本,看的昏天暗地。租书是要花钱的,一天一元钱也不少!为了减少开支,不至于天天干吃馍不就菜,大家轮流租书。一本小说到手,便没有一刻闲暇。第一个人看完,第二个接着看,第三个人旁边不停地催促。上课时放在一摞课本后偷看,晚上熄了灯,点着蜡烛看。终于到我了,我把伙伴塞进被窝,如饥似渴地品读。眼睛累得发晕,合上书,拍醒临铺的兄弟:“到你了!”那家伙一骨碌爬起,让我怀疑他做梦也在等着我叫他。
《中学时代》,《菏泽日报》,《大众日报》竟然出现我们的名字!挺意外的。我的那篇回忆初中生活的文章为我惹了麻烦。因为写得认真负责,有许多真情不自觉地溢露出来。炙热的言语写到纸上成了大家的笑柄,非要我承认喜欢文中的那个漂亮女生,逼着我请客。稿费他妈的入不敷出。
于是我写诗,诗歌这个东西隐蔽的很,短短几个字算不了证据。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我以为写诗很容易,毕竟学过那么多的诗歌。可是写了整整一本,寄到报刊杂志后犹如泥牛沉海,杳无音讯。还好,有心软的编辑可怜学生,回了信,信上客气地说此诗不符合他们的标准,可以试着投到其他刊物,又说感谢对他们的支持云云。说实话,至于什么样的诗歌符合什么标准到现在我也没有弄懂。
高考的临近使得大家没有了心思玩耍。
在郑州上大学,因为知识面广了,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不好意思,话说大了,勿怪。)诗歌能够表达个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诗歌字数少,写起来简单,不会耽误要谈恋爱的人大把的时间。只要灵感来了,坐在那儿打开本子,不管它什么狗屁规则,如实记录几句就妥了。反正其基本属于别人看不明白,只有你自己了解的文字。
无聊时写了短文《离恨》。《河南商报》副刊豆腐块有了我的名字。趁热打铁,又寄去《东边日出西边雨》。连着买了四天报纸,专看副刊。——呵呵,我乐疯了。编辑的效率真高,竟然一周发了我的两篇文章!
文章中无一例外地都有我在中学时写的未能发表的诗歌镶嵌在里面做画龙点睛用(当然要做修改推敲)。我猜想大概可能或许是咱们散文编辑老师的要求与诗歌编辑的审查标准有所不同吧。
我找到了发表诗歌的技巧,那就是把诗歌夹杂在小说中,鱼目混珠。正在连载的长篇小说《壁虎传奇》里面就有好多诗歌,包括几首中药诗(鄙人是学习中医的)。还有一部将要完稿的,也掺杂进去好多诗。
最后,附上一首诗歌结束贫嘴,是刚刚被《诗刊》退的稿。
《懒人写诗》
文章寄出数篇,
偶有荣登版面。
打字太慢,
上网不便。
近日又作新诗,
却是为了偷懒。
歌赋辞藻精炼,
岂容庸者敷衍。
意赅言简,
情隐行间。
斟字酌句推敲,
但求少留缺憾。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