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害

多是害

还名杂文2026-06-05 21:15:22
无数事实告诉我,多是害。小时候常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逮住好的就不要命地吃,结果,晚上不是肚子痛就是呕吐,后来,这一次吃的东西一定会戒了口,见了就过敏样地有反应,一些本来好吃的东西从此不能享用,十分
无数事实告诉我,多是害。
小时候常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逮住好的就不要命地吃,结果,晚上不是肚子痛就是呕吐,后来,这一次吃的东西一定会戒了口,见了就过敏样地有反应,一些本来好吃的东西从此不能享用,十分可惜;成年人贪嘴吃多了喝多了,不是醉了误事出事,就是胃病、高血脂找上门来,或者乱吃吃出个贪官昏官什么的。“10个病人9个是吃出来的”,这不是虚言。
富家的孩子成长中锦衣玉食,想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很可能不愿意好好学习,不知道刻苦努力,不会爱惜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因为贫穷,所以大多知道珍惜每一点机会,有了上学的机会,更会努力勤奋取得好成绩。“成由勤俭败由奢”,也是被验证了的千古真理。
一个人,机会很多,反而无所适从,最后一个机会也没有;相反情况的人,只要有一点机会就抓住不放,或许成了最成功的人。正像那些大龄男女,大都是条件优越者。正因为优越,才成为剩男剩女。如果不是优越,会这样吗?
占用资源很多,于是会奢靡,会随意。当资源枯竭,危机来临的时候,最先垮下的正是最早占用太多养成了奢靡习性的人。美国人会花钱,敢花钱,敢花几辈子以后的钱,说这是“进步”。然而正是这种“进步”的链条一断,花钱的故事讲完,哗啦啦,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来到,这时候,谁也逃不了。
太多的美言夸奖能让一个人生活在云里雾里而不知自己是谁。美言的背后就是假话大话空话。贪官的形成,媚言者应有一份功劳。秦二世就是让赵高等一班献媚者弄到连“指鹿为马”都信以为真,结果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要想让谁倒,好话往上浇”,这绝不是假话。太多的钱财让一些人眼里没有了人,也没有了人性。问问贪污受贿几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的那些人,他们贪渎的那些日子里,还能过着正常人的日子么?问问他们,要这么多钱干嘛,不就是让钱把自己送进牢房才能罢手。人是这样,一个单位、企业也是这样。当荣誉加身、财富横流的时候,正是“三鹿”牌奶粉造假正盛、走向衰亡的时候。敢拿人民生命安全儿戏的企业,还有什么理由让它存活!
“油多了不香,粉多了不光。”老话虽则平实,但富于哲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作为特例,也只说明了韩信带兵打仗成功的一个方面,而历史正是以它最真实的语言,证明了韩信把能带兵的经验用到和平时代做官上不懂得放弃与退让的完全失败。“多乎哉,不多也!”不少能人在获得成功之后,总有飘飘然的感觉。有了还想有,多了还想更多。如若有人告诫,总会有一种自命不凡的表态,而先前奋斗与艰苦历程中的谨慎与清醒很难找得回来。往往在这个时候,也正是人生转折的时刻。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人,可能会激流勇退,可能会进退有度;过于自信到无所不能的人,结果必然是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贪多嚼不烂。用人的胃口说明过多的害处,恰当不过。月有阴晴圆缺。什么事,什么东西,过于充盈必然会走向其反面。然而,只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要在一定的量下,只要不贪,还是应当努力争取更多更好。不能说多了不好,我们就守在原地不动,固步自封。也不能因为说太多的害处,就不辩那些东西以及那些性质的多与少。我说多的害,主要还是指个人占有上的过多而引发的问题,并不是说社会物质大大丰富之多,因为社会物质的丰富程度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没有具体标志的;我说多的问题,主要是说部分人的无限之多与绝大多数人的绝对少的不平衡的问题,是社会不公环境下产生的大量现实矛盾;我认识是的多的害,还是不知节制的过与贪的形态。如果是公平公正的大家共富共享,如果是有益社会他人的好事善意,这样的多真还是多多益善。
小时候看过的那则背金子的故事久久地记在心里。常常为那贪心人背得过多最后没有走出来而痛惋不已。就想,少拿点,也是富翁,何必弄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呢!多是害,只是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做人做事,掌握好适应适度,常常能望望自己走过的路,明白地知道自己在社会人生这个大舞台上,终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过客一个龙套而已。主角的梦,尽量少做,才有利健康。面对财富或者权力,忘了慎独,过多贪多,有害无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