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小雨

三月里的小雨

飨报小说2025-08-22 04:32:03
留美博士杜方舟带着被情感挫伤的心回到国内。很快,他便在朋友的引荐下,在一家涉外企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总经理助理。这与他的学识、能力是相符合的。老板放他半个月的假,让他回家看看,处理处理私人事情,然
留美博士杜方舟带着被情感挫伤的心回到国内。很快,他便在朋友的引荐下,在一家涉外企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总经理助理。这与他的学识、能力是相符合的。
老板放他半个月的假,让他回家看看,处理处理私人事情,然后用饱满的热情回来工作。
一踏上故乡的士地,杜方舟的心颤了一下。这座江南小镇依然是他走时的模样,宁静、古朴。没有城市的喧闹、纷繁、快结奏,一切仍是那么从从容容,像一副安谧悠远的山水画。就连这三月里的小雨,也依然淅沥沥地、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镇被烟雨笼罩着。
他信步来到那湖边。嫩绿的杨柳条垂落湖畔,在烟雨中更显婀娜多姿。柳条下的长椅上空无一人,既便有,也已不再是等待他的人了。只有柳条轻拂长椅,像在拨动他的心弦。
十年前,也是这么一个烟雨蒙蒙的午后,他同样站在这座拱桥上,注视着柳条下的长椅。静文就坐在那里,打着一把素花雨伞,一边绞着垂落在她面前的柳条,一边静静地看着湖面,怀着幸福的憧憬,等待他的到来。她一定不会想到,他没有来。虽然当时他们的关系并没确定,自然也没有山盟海誓,但他们的感情却是到了只要确定关系就能结婚的地步。当时他想,自己一个人孤伶伶地远渡重洋,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回来。如果顺利三到五年能回来,就给她写信,请求她的原谅。如果八年十年或者更长呢,岂不当误了人家姑娘的青春岁月?
他挥一挥手走了。毅然决然地,带着一肚子的歉疚和心酸。
就在他回来的消息传遍小镇,就在认识他的人都来看过他以后,他也没有看到静文。后来在朋友处得知,静文已经结婚,并有一个四岁的女儿,生活得不错。几年前,一家人迁到市里去了。
静文有这样的结局,他感到欣慰,可又不能不有一些失望和惆怅。
一连下了几天雨,杜方舟闷在家里,心里空落落的,他撑起一把伞,去雨中排遣心情。
门口的小巷幽长而狭窄,石板路在脚下发出轻脆的响声。他又一次去了湖边。他坐在那条长椅上,揣摩当时静文的感受。他突然觉得自己是那样残酷,他挥一挥手走了,把所有的悲伤都扔给了她。虽然他们没有承诺,他不需要负任何责任,但是,这个打击,对一个脆弱的女孩子,一个深爱他的女人是致命的,也许会影响她的一生。
这些大概只有在受到挫折以后,他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吧。
天慢慢地暗下来,夜晚就要降临。可夜晚属于那些相恋的人,对于我,只有更多的孤独。杜方舟一边伤感地想着,一边快步往回赶。他仿佛要赶在天黑前,把孤独关在门外。
“哎呀,”一个女人轻声地惊叫惊扰了他,突然他发现自己已回到了门口的小巷。也许是因为自己高大魁梧的身材占据了小巷的一大半,至使迎面走来的女子,虽然侧身而过,伞却被他碰落在地。
女子秀气的脸上满是惊愕与无辜,特别是那双眼睛里所含的幽怨,让杜方舟颇感自责。他拾起伞,那伞是素色花布的,非常干净。他替她拂去伞上所沾杂物。在还给她的同时,轻说一声:对不起。
女子接个伞,脸上立即浮现出少女般的羞色,这羞色与她年纪不相称。她微笑、低头,然后一甩头发,转身走了。
就在她微笑、低头、一甩头发转身的一连串动作中,杜方舟感到有一种让他心动的韵味,使他陶醉。他睁大眼睛,怔怔地伫立雨中,欣赏着她娉婷身姿渐渐远去。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怪,有的人你天天看见她,却孰视无睹。有的人只见过一面,或是看过一眼,便终身难忘,便有可能引发一段感人至深的浪漫故事。
“丹萍呵,约会去呀。”姐姐热情的声音从巷道口传来。
“嗳。侬下班了。”丹萍响亮而清脆的答应着,温柔地问候着。
待姐姐走近,杜方舟明知故问:“姐,你在跟谁说话?”
“刚刚过去一位小姐,你没看见?打花布雨伞的?”姐姐反问。她匆匆忙忙地往回赶,赶着回家做饭。
“那你怎么知道她去约会?”
“她这有问题。”姐姐用手指着大脑说。“你说她约会去,她挺高兴的,所以我们这时间遇见她都说她约会去。”这时已走到家门口,杜方舟还想问什么,被他姐姐打断,“好了好了,你把菜拎回去,我去前面给刘老师打针,一会儿就回来。哦,就是丹萍的奶奶。”说着话,姐姐已走出好长一截路。
直到半个小时以后,姐姐才一边抹眼泪,一边叹息着回到家。
“怎么了?”杜方舟迎上去问。
“刘老师不行了。丹萍一个人孤孤伶伶的,头脑子又有毛病,可怎么办?”姐姐焦虑地说。
“丹萍的父母呢?她没有兄弟姐妹吗?”杜方舟不解地问。
“唉,”姐姐深叹一口气,“这是一段凄美的故事。”说着姐姐就走进厨房。
杜方舟也感兴趣地随姐姐走进厨房,俩人一边忙着烧饭,一边说起故事:
刘老师不是本地人,解放前就独自一人来到小镇靠教书为生。她没有亲戚朋友,而且终生未嫁。就在她五十二岁那年春季的一个早晨,她打开门准备去上班,却拾到了一个小女孩,就是丹萍。由于她们年纪的悬殊适合祖辈,她就成了丹萍的奶奶。丹萍从小聪明伶俐,多愁尚感。也许是家庭特殊的关系,从小就很自卑,同时又很要强。特别是成年后,到了适婚年纪还不曾恋爱。也有人上门提亲,托人说合,可丹萍坚持要自己寻找。她不相信这世上就没有一个因为爱她,她也爱他才要结婚的人,而不是因为婚姻而爱。终于在她二十八岁那年,偶遇一位年青的军官,俩人相亲相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决定在五年前的春天完婚。可是军官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意外,他的家人给丹萍发来一封信。可丹萍看过信后,却像读报纸上一个意外事故一样,将信读给刘老师听,然后自己赴约会去了。开始刘老师以为她会受不了,会悲痛欲绝。因为那位军官对于丹萍是多么重要,只有刘老师知道。可是丹萍很平静,她从不提此事,只是每到春季的黄昏,她都到他们约定的地方等他。她说,他不来信,就证明他要回来了,她必须去约定的地方等。五年了,都是这样。唉,一个多好的姑娘遭此变故,真是可悲。
停了一会,姐姐接着说:今天,我给刘老师打针,刘老师感到自己不行了。确实她的病是越来越重,再加上年纪大了,生理肌能都已衰竭,恐怕时日不多。她说她不想死呀,她多捱一天,就多陪丹萍一天。但是多捱一天,丹萍就多一天的负担。她说,我死了丹萍怎么办?她守着她的梦不醒,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