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司空斜插一枝峰》

小议《司空斜插一枝峰》

朽条腐索杂文2025-10-13 14:24:59
“司空斜插一枝峰,压倒群山数万重。截断往来南北路,只教日月走西东。”这是流传于“中华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一带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笔者二十多年前在司空山脚下某单位工作,听人朗诵一遍,便从此铭刻在心。这
“司空斜插一枝峰,压倒群山数万重。截断往来南北路,只教日月走西东。”
这是流传于“中华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一带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笔者二十多年前在司空山脚下某单位工作,听人朗诵一遍,便从此铭刻在心。这首诗不仅以宏大的气魄、广阔的视角、巧妙的构思、明快的语言征服了读者,而且是一个地道的写实作品。如果你驱车从店前镇徐良村西行,沿途北望,山脉横空,飞鸟难过;到了冶溪镇,回首仰望,一峰突起,形如利剑,斜插天空,令人叹为观止!当你登上司空绝顶,就会看到万山环绕,匍匐脚下,自然生成“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那么,这首诗出自何人之手呢?我查阅了《太湖县志》、《岳西县志》和传抄本《司空见闻录》,均未见收录此诗。有人说,乃白居易所作。我又查了《全唐诗》,仍无收获;再细翻《白居易年谱》,连白氏是否到过司空山都找不到记载。也许是时代久远,史料遗失;也许作者另有其人。不管怎么说,这首诗至今还活在司空山下民众的口中,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由于口头流传,说法不一,就不免出现多个“版本”,连官方资料中引用的诗句也不尽一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使原诗面目全非,有损司空山文化的形象,不利于岳西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我以为,可将此诗话题交县内诗词界讨论,让大家挖掘史料资源,追寻作者线索,探讨诗句原型。如果确无史料可查,那就在现有的各种“版本”中,找出或归纳成一种大家认可的“版本”,基本固定下来,作为征引的依据。除非将来有史料证明诗存讹误,否则不宜改动。
笔者仅就网上搜索结果,对几个不同的词,作个类比,谈一点肤浅的看法,算作抛砖引玉吧。第一句诗中第六字,有“枝”、“支”两种写法。“枝”:量词,与“支”通,现常用“支”。故两者均可,但古人用“枝”为常。第二句诗中五六字,有“数万”、“几万”、“千万”、“万千”四种写法。按平起首句入韵式七绝的格律要求,两字声调应为仄仄,而“千万”为平仄,“万千”为仄平,均不合律,应予排除。“数万”与“几万”均极言其多,而后者常用于问句,故取前者较为稳妥。第三句诗中一二字,有“截断”、“隔断”、“阻断”三种写法。三者中以“截断”力度最大、最为彻底,故用之极当。第三句诗中三四字,有“往来”、“来往”两种写法。按格律应为平平,可为仄平,而“来往”为平仄,不合律,故应取“往来”。第四句诗中一二字,有“只教”、“单留”两种写法。“教”:读作“交”,平声(如毛泽东诗句“敢教日月换新天”),字义为使、令、让。本句诗有掌控日月走向之意,不涉行云、飞禽等物,故“单留”不合理,又其口语味甚浓,不若“只教”妥帖。
综合上述分析,在目前难以查考资料,而又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古人诗《司空斜插一枝峰》的诗句,似以本文开头所引较妥。望县内方家不吝赐教,更望原作史料惊现海内,平我臆测之心。
标签
相关文章